重慶新聞聯播 | 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奮斗解題 實干作答 · 政府“給力” 企業“發力” 重慶制造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2024-03-30 19:15:37 來源: 第1眼-重慶廣電 聽新聞
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政府“給力”,也要企業持續“發力”。在重慶,通過政企攜手,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正源源不斷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要增程還是要混動?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長期存在的選擇難題。而現在不用再苦惱,因為最新款的“重慶造”新能源汽車能做到既要又要。它可以一鍵切換不同的驅動模式,市區開增程,駕乘更舒適,高速選混動,經濟又耐用。

除了行業首創的雙動力模式,搭載自主研發的混動專用發動機、雙電機電驅和電控,這臺“重慶造”新能源汽車還有多項指標領先業界,比如43.31%的發動機熱效率,以及1200公里的超長綜合續航。支撐這些閃亮數據的,是數百名科研人員持續28個月的技術攻關。

“從試驗場走向生產線,做到了8個月的極限周期,3月底這款車就會批量投放市場。”長安汽車整車產品開發經理呂林霖說。

為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實現從“1到100”的發展,政府部門也多措并舉。在璧山高新區,這家燃料電池企業最近正在測試新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憑借技術優勢,他們已有10多款燃料電池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而就在3年前,這個項目還躺在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實驗室,可以說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重慶創新燃料電池技術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泓吟告訴記者,從實驗室的樣機,到第一臺面向市場端的產品下線,他們只用了短短半年時間。

如此高的轉化效率,與政府扶持息息相關。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研發測試設備,還建立了低成本的中試產線,并投資支持運營,極大縮短了產業化進程。據介紹,這個研究院由市區兩級出資近5億元建設,可為科創成果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務。目前,已累計培育57家科技企業。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董事長陳錦透露,圍繞重慶產業鏈條進行布局,準備建10個專業研究院,引入更高端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衍生大量的企業,數量每年要達到50個。

從全市來看, 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市經濟信息委已成立了工作專班,將圍繞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等方面,大力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吳濤表示,將盡快出臺指導意見,政企協同、市區聯動、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注入新質動能。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吳國盛 肖潔 特約記者 蘇慶)
責任編輯:鄧旻璐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