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把廢氣變為生產原料,自主研發國產設備降本增效——這家工廠年處置氯化氫23萬噸
2025-02-06 06:18:57 來源: 重慶日報

“新年好!”2月5日,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長壽經開區飛華環保氯化氫回收利用項目車間內,長壽飛華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華環?!保┒麻L李定山前來看望慰問一線工作人員。
“項目9臺電解槽全部滿負荷運轉,30名一線員工也已全部返崗,我們實行三班兩倒開啟正常生產。”項目車間負責人侯兵說。
長壽飛華環保是重慶巴斯夫MDI(一種主要用于合成革、彈性纖維、黏合劑等產品生產的新材料)產業鏈配套企業,每年可幫巴斯夫處理23萬噸氯化氫廢氣。電解后的氯化氫生成氯氣,再作為原料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巴斯夫MDI項目基地。
23萬噸氯化氫尾氣如何排
現場,設備轟鳴,工人們戴著手套,小心翼翼地調試閥門,核對壓力、壓強等運行參數?!把b置投用后解決了巴斯夫酸性廢氣處理的難題,讓前端MDI產能大幅提升?!崩疃ㄉ秸f。
早在2010年,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看中長壽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將年產40萬噸的MDI項目落戶長壽經開區,計劃在這里建設世界最大的MDI生產基地。然而裝置建成后,廢氣氯化氫的處置卻成為最棘手的難題。
氯化氫不能直接排放,傳統處理方法是將其溶解于水生成鹽酸,再賣給下游市場。但巴斯夫產能太大,下游市場根本無法消化,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降低前端產能。李定山告訴記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巴斯夫MDI生產裝置平均開工負荷基本維持在40%左右,造成了資源浪費?!?/p>
經過研討,最佳解決方案是引進德國技術,將氯化氫電解為水和氯氣,水直接排掉,氯氣則作為巴斯夫生產MDI的原料循環利用,既解決了廢氣處理問題,又節省了一筆原料成本。飛華環保承擔下這一艱巨的任務。
項目籌建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才緊缺。期間,他們多次前往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吸納招引關鍵性技術人才??僧敃r飛華環保還是一家新公司,很少有年輕人才愿意加盟。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長壽區推出優才計劃,這才吸引到一批優秀人才。
隨即,他們組建起20多人的核心團隊。2017年,一期9個電解槽陸續投用,具備將23萬噸氯化氫廢氣轉化為18萬噸氯氣的年處置能力。
近20道環節實現國產化替代
“這幾年,我們迎難而上,不斷消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推動技術國產化改造,整套氯化氫裝置有近20道環節實現了國產化替代?!焙畋f。
氯化氫具有極強的腐蝕性,設備容易磨損。一次,一臺電解槽的隔熱器出現問題,需要更換。他們向德國廠商發出售后要求,得到的回復是:庫存有限,至少20周才能發貨。
進口隔熱器附著著一層特殊的抗腐蝕材料,當時國內沒有替代產品。除了等待,他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捌陂g我們只能被迫關停一部分產能,損失很大。”侯兵回憶道。
這次經歷讓飛華環保堅定進行國產化改造,隔熱器成為了突破口。一次行業大會上,飛華環保與一家國內材料商達成合作,進行隔熱器聯合開發。經過反復試驗,研發團隊最終鎖定了碳化硅這種新型材料,并順利將其用在了裝置的隔熱器上。
國產化替代不僅逐步解決了技術難題,也節約了大筆生產成本。譬如,原裝設備中的壓縮機全部采用德國西門子技術,每六年就要更換一次,花費高達800萬元,而現在他們通過自主研發,已生產出符合標準的國產備用設備,成本價不到30萬元。
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000多噸
記者在飛華環保中央控制室內看到,一面寬大的顯示屏上,實時展現著各個反應環節的運行情況,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遠程控制進料出料。
“目前,整套氯化氫廢氣裝置的處置流程全部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管理?!焙畋f。
得益于飛華環保解決了氯化氫尾氣處置難題,去年,巴斯夫又上馬了MDI優化提升項目,MDI年產能提升至53萬噸,實現超負荷生產?!半S著巴斯夫產能不斷提高,對我們尾氣處置的要求也更高,這倒逼著我們去思索節能降碳,讓整個過程變得更低碳、環保?!崩疃ㄉ秸f。
2022年,一場針對生產線的改造開始了。電解槽是整個氯化氫處理中的核心裝置,期間,公司投資7000多萬元,對電解槽進行升級改裝,徹底解決了原有電解槽因使用老化而出現的槽電壓不穩、陰陽離子交互效率低等問題。
在此過程中,公司又實施了數字化改造,借助傳感器技術實時采集生產數據、設備運行狀態、生產環境參數等信息,推動生產過程智能調控節能。
現在每個電解槽每年能節省18萬度電能耗,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多噸。今年,飛華環保還將同步開展貴金屬回收利用,進一步提高產業鏈的附加值。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左黎韻
責任編輯:陳丹丹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