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瞳|邂逅重慶濕地之美 22顆“生態明珠”點亮山城
2025-05-22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濕地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也是重要生態系統,它們為廣袤山河增添了別樣亮色。

從長江之濱到武陵群山,重慶22個國家濕地公園如散落的綠寶石,守護著三峽庫區至武陵山系的生態脈絡,描繪出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感受濕地的蓬勃生命力,看重慶如何書寫“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的美麗答卷。

彩云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九龍坡區,規劃面積56公頃,是全國首批國家濕地公園,以“立體濕地”(溪流、庫塘、梯田組合)為核心,通過再生水凈化系統打造城市“生態濾芯”,為200余種生物提供棲息地。

秀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璧山區,規劃面積約433公頃,是庫塘型濕地公園,主要包括云霧山濕地和秀湖、御湖等城市湖庫濕地。該濕地構建起“一河三湖九濕地”生態網絡,逐步改善和提升濕地生態環境質量。

迎風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墊江縣,規劃面積約393公頃,是龍溪河流域重要水源地,庫塘型濕地生態系統,為62科動物棲息和215種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并通過生態修復打造成為野生動植物的天然庇護所。

酉水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規劃面積約2890公頃,作為渝東南重要生態屏障,這里以典型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為115種植物(含珍稀紅豆杉、珙桐)和145種動物(含紅腹角雉、大鯢)提供了理想棲息地。

皇華島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忠縣,規劃面積約1140公頃,是三峽庫區生態核心,有369種野生陸棲脊椎動物、958種高等植物。該濕地公園通過消落帶治理、濕地修復,提升了濕地公園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和生物多樣性。

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黔江區,規劃面積約2785公頃,是武陵山區“生態廊道”,棲息著44科139種脊椎動物。該濕地公園通過“一江兩岸”生態旅游帶和小微濕地建設先行試驗區,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鄉村振興結合。

瀨溪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榮昌區,規劃面積約914公頃,是重要生物庇護所。這里棲息著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通過生態修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

涪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潼南區,規劃面積1450公頃,是重要生態保護區,棲息著3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和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通過實施活水梯級凈化系統,采取禁用農藥、植被恢復等措施,該濕地公園踐行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開州區,規劃面積約1332公頃,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濕地驛站,這里不僅是1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和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的重要棲息地,更記錄到年越冬候鳥數量超過2萬只。近年來,通過持續保護,該濕地監測到8個首次現身漢豐湖的新鳥種。

龍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豐都縣,規劃面積642公頃,共發現930種維管植物和330種脊椎動物,并棲息有國家二級保護獼猴群。通過“生態+景觀”模式(雪玉洞等景點),該公園生動踐行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

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城口縣,規劃面積約1116公頃,作為重要的物種基因庫,為950種種子植物、250種脊椎動物提供了優質棲息地,特別是為7種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創造了優質生存空間。

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南岸區,規劃面積364公頃,作為城市生態綠洲,為438種高等植物和154種脊椎動物提供了重要棲息地。公園采用“一溝一特色、一山一景觀”的設計理念,為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重慶實踐”經驗。

大昌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巫山縣,規劃面積約1464公頃。該濕地筑牢優質生態基底,長期保持Ⅱ類水質標準,獲評“重慶最美生態打卡地”。

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萬盛經開區,規劃面積1009公頃,作為重要的生態寶庫,完整維系著474種高等維管植物和88種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形成完整的“山水林田湖”生態鏈,是渝南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

黎香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南川區,規劃面積約484公頃,有659種植物和192種動物。作為典型的紅層丘陵濕地,該濕地公園通過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展現了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大溪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規劃面積1277公頃,為1372種維管植物和263種脊椎動物提供了優質棲息地(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的金彈子古樹群)。以“水清岸綠”工程打造武陵生態新標桿。

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規劃面積約670公頃,是河流類型濕地公園。以“八大景觀”為特色,吸引多家民營企業參與濕地公園建設、有機農業種植,促進村域經濟大力發展。

安居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銅梁區,規劃面積約475公頃,有7種珍稀鳥類+38種長江特有魚類,含“活化石”巖原鯉,是珍稀物種庇護所,該濕地公園通過“兩江六岸”系統構建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芙蓉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武隆區,規劃面積約846公頃,為579種植物和150種動物提供了重要棲息地,其中包括18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依托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公園構建了完善的生態保護體系,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梁平區,規劃面積約349公頃,為623種植物和283種動物提供了重要棲息地,其中包含213種鳥類。18項生態工程創新,首創“智慧濕地+自然教育”模式,獲評全國首批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三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合川區,規劃面積約3860公頃,屬于典型的河流型濕地公園。其核心地理特征在于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在此交匯,形成獨特的水系網絡。該濕地公園憑借其獨特的“丘區-河流-庫塘”復合生態系統,為286種動物和325種植物提供了多樣化的棲息環境。

通惠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綦江區,規劃面積454公頃,為916種維管植物(含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4種)和213種脊椎動物(含國家二級保護動物7種)提供了重要棲息地。
當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遇上重慶濕地,22個濕地公園正以各自的方式回答“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的全球命題——從基因到群落,從候鳥到古樹,每一處生命律動都是生態重慶的生動詮釋。守護這些“生態明珠”,不僅是守護長江上游的綠色屏障,更是為人類未來存續一份生機。
第1眼TV-華龍網
文/張元麗
圖/重慶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
美編/印山紅
統籌/馮珊 李文科
監制/劉顏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