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楊大章:“誓與敵人決一死戰!”
2025-07-17 09:10:3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 尹思源天津市薊州區爨嶺廟烈士陵園,長眠著102位在爨嶺廟突圍戰中犧牲的烈士,中共冀熱邊特委第一地區專署專員楊大章正在其中。
楊大章,原名楊士英,又名章棣,1909年生于天津市;1923年考入南開中學,在校學習期間接受進步思想影響;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抗日救亡斗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盧溝橋事變后,楊大章按照黨組織的指示,在天津、唐山等地建立抗日救國小組。
1939年4月,楊大章和妻子閻國珍(中共黨員,化名閻志)前往平西抗日根據地工作,同年7月任晉察冀第六專署(即平西專署)民政科長,不久調任昌宛縣縣長。
平西是我黨在晉察冀地區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日軍從1940年開始,對這一地區進行大規?!皰呤帯?。昌宛是盧溝橋所在地,敵軍在這里實行了殘酷的“三光”政策。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楊大章鼓勵大家咬緊牙關堅持,并率領全縣人民戰斗在百花山頭、永定河畔。
1943年,冀東形勢轉好,開辟了大片新區。為適應新的斗爭形勢,1943年7月,冀熱邊特委成立,下設五個地委和五個專署,楊大章被任命為第一地區專署專員。
1944年5月16日,為盡快整頓地方黨組織、加強地方政權建設,楊大章和十三團副政委廖峰、薊遵興聯合縣委書記季安帶領區縣干部等200多人進山開會。開會地點團山子距離敵軍下營據點不遠,敵特活動猖獗,開會消息很快被敵人獲悉。17日上午10點左右,敵軍襲擊團山子,楊大章迅速組織撤離。18日拂曉,隊伍遭到敵軍包圍,楊大章一面組織大家燒毀重要文件,一面組織警衛戰士掩護縣區干部向南突圍。
指戰員冒著敵軍炮火奮勇沖殺,撕開了一道突破口,部分干部迅速突圍。但敵人很快重新封鎖,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楊大章振臂高呼:“誓與敵人決一死戰!”戰斗由拂曉持續到將近中午,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戰斗中,楊大章不幸中彈,英勇犧牲,年僅35歲。
戰斗結束后,當地抗日干部和群眾走遍山崗,收斂了楊大章等烈士的遺體,埋葬在爨嶺廟西南的山坡上,但由于各種原因,只確認了楊大章和烈士占中的身份。
1957年,爨嶺廟烈士陵園建成,楊大章、占中和100位無名烈士遺體葬于園內。戰斗發生以來的80多年,附近的村民一直默默守護著這片無名烈士墓。
(據新華社天津7月16日電)
責任編輯:熊世華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