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全國優秀!昔日煤城何以優雅“轉身”?
2025-07-22 10:43:1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 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戴鑫)因煤而立、依煤而興,后因煤而困,煤礦曾是萬盛特有標識,曾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
2009年,萬盛被納入全國第二批資源型枯竭城市,也是重慶市唯一的資源經濟轉型試點城市。自此,萬盛開啟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之路,推動地區經濟實現了從“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綠色、單一到多元”的轉變突破,并在2024年度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評價中被確定為全國優秀檔次,連續兩年、累計三次獲此殊榮。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08億元、增長5.3%。
推動產業轉型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萬盛位于渝黔交界處,群山丘陵下煤炭資源富集。因此,萬盛曾“因煤而興”。但長期“靠煤吃煤”的單一產業結構,也給萬盛發展帶來困境——煤炭市場波動、環境受損等問題逐漸顯現。
為改變“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轉型勢在必行。
如何因地制宜走好轉型路?萬盛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為地區的轉型發展給出了答案。
2001年,玻璃行業頭部企業福耀集團在萬盛布局首家企業——萬盛福耀,這也是萬盛第一家規模化的玻璃企業。
走進福耀玻璃集團(重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能防曬的鍍膜熱反向玻璃、能在透明與不透明間切換的調光玻璃、能自動加熱去霧除霜的夾絲玻璃……各種類型的玻璃應有盡有。
20年間,福耀集團在萬盛投資建成萬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萬盛福耀新工廠,目前該集團在萬盛擁有17條汽車玻璃生產線,年產優質浮法玻璃達35萬噸,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汽車玻璃生產基地,為長安集團等多家整車企業提供配套產品。
之后,越來越多的產業“新軍”涌現,加入到萬盛經開區轉型發展替代產業隊伍中。
2013年,上海耀皮玻璃集團把公司在西部的深加工基地布局到萬盛,建成了一條鍍膜線、一條中空線、一條對流式平雙室鋼化爐線,生產、銷售新型節能、環保無機非金屬建筑材料及制品,包括節能低輻射LOW-E特種玻璃、夾層中空安全環保節能復合特種玻璃、自潔環保特種節能玻璃、彩釉裝飾玻璃等。
2018年,年產130萬平方米新型節能環保幕墻門窗的重慶高科幕墻公司在萬盛經開區正式投產,對萬盛經開區延長玻璃新型材料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加快建設西南地區玻璃新材料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足以看出,以玻璃為代表的新型材料產業迅速成長,正成為萬盛經開區經濟轉型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了龍頭企業帶動,電池領域的頭部企業冠宇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壓電晶體領先企業惠倫晶體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先進制造業企業也先后在萬盛落地。
當前,萬盛正始終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突出位置,著力發展煤電、煤化工等接續產業,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抓手,對傳統優勢產業進行智能化技改升級,建成全市唯一的煤電化工基地,集聚了神華集團、國電集團、東方希望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新能源及新型儲能、新材料等“231”現代制造業集群,重塑招商機制,迭代產業圖譜,舉全區之力埋頭招商,引進珠海冠宇、福耀玻璃、西卡德高、惠倫晶體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
新興產業上“新”,傳統產業煥“新”,萬盛轉型發展積厚成勢。數據顯示,去年,園區產值集中度達89%,新能源及新型儲能、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雙雙突破110億元,西南地區重要玻璃產業基地、國家級鎂合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初具規模,規上制造業企業畝均稅收22萬元、畝均增加值157萬元、畝均產值421萬元。累計獲國家級“綠色工廠”2個,獲市級“綠色工廠”3個,萬盛工業園區納入全市第二批市級近零碳園區試點。
一組組數據,足以說明萬盛已徹底告別了對煤炭的依賴,走上一條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擦亮生態底色 繪就城鄉綠色新畫卷
抬頭見綠、低頭有花、遠眺是景,萬盛之“綠”——“綠”在轉型,“綠”在可持續。
青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處處碧波盈盈、逶迤的親水棧道、茂密的蘆葦叢林、三三兩兩的白鷺……繪就一幅水清岸凈、魚鷺翔集、人湖和諧的迷人畫卷。
在尋找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道路時,萬盛將青山湖作為灘頭陣地,通過對流域人畜直排進行治理、修建50公里環湖健身步道、廣泛開展植綠護綠等措施,使昔日的秀湖更加靚麗。
近年來,萬盛提出了“經濟轉型,生態先行”的發展思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林長制、河長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和建設作為城市全面轉型發展的切入點之一。
一方面,因地制宜豐富治理模式,在沉陷影響較重地區開展生態修復,積極探索碳匯交易;在影響較輕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在沉陷穩定地區布局產業園區,培育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有效實現“邊治理、邊改造、邊提升”。以治水、治氣為牽引一體推進“九治”,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和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初步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
另一方面,綜合施策建設宜居家園,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實施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提升園林綠化品質;推進鄉村和美,提升沿線風貌、美化農房小院,推動城鄉由表及里、形神兼備全面發展。
截至目前,萬盛累計建成綠色礦山10個,造林育林24.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1%、居主城都市區第1,有效治理水土流失57.3平方公里,空氣質量連續3年居主城都市區第1,成功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資源型城市旅游轉型發展試點區、國家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3100萬人次,文旅增加值23億元,占GDP比重8.9%。
經過一場接一場的硬仗、一年又一年的奮斗,“萬盛藍、萬盛綠”成為城市嶄新的名片。
增進民生福祉 收獲安居樂業新圖景
在加快轉型發展的時代卷軸上,增進民生福祉是一條貫穿始終的重要脈絡,也是萬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推進各項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
走進南桐鎮王家壩村,晨霧繚繞,農田、農房、農人與青山綠野相映,美不勝收。誰也想不到,昔日的采煤沉陷區,如今滿山綠意。
這一變化得益于萬盛統籌推進采煤沉陷區受損農房搬遷、棚戶區改造,通過政府支持一點、企業負擔一點、群眾自籌等方式,推進工礦棚戶區、采煤沉陷區受損農房和城市棚戶區改造,累計新建、改造房屋面積260萬平方米,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約1800套,配套建設各類公共服務設施,讓8萬困難群眾住上安全新房子、過上舒適好日子。
同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辦理民生事項1600余件,大幅提升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積極探索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萬盛實踐,不斷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大力推動體育賽事經濟蓬勃發展,成功舉辦國際羽毛球(挑戰賽)等大型賽事90余場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連續7年居全市第1,形成城鄉10分鐘便民健身圈,成功納入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試點區。
不僅如此,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萬盛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等三年行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營造平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2024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連續9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群眾安全感居全市第3,平安建設工作被市委平安辦評價為“優秀”。
一項項“民生清單”的兌現,一條條“民生道路”變成通途,都推動著萬盛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廣大群眾正成為萬盛轉型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