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夏糧再獲豐收 “三個增長”從何而來
2025-07-28 06:21:24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今年,我市再次交上了一份夏糧豐收答卷。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我市夏糧播種面積565.80萬畝,同比增長0.1%;產量126.49萬噸,同比增長1%,單產223.6公斤,同比增長1%。
對重慶而言,“三個增長”實屬不易。這份“成績單”如何取得?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增面積
筑牢糧食增產“耕”基
守住守好糧食安全底線,首先是要穩定提升糧食播種面積。
7月26日,回顧今年的麥收季,永川區金龍鎮洞子口村種糧大戶徐順江很滿意。他種植的2000畝小麥,平均畝產超過300公斤?!靶←準粘刹诲e,多虧了高標準農田?!彼f。
徐順江的這片地,原先田間是不到兩米寬的土路,現在修了水泥路,大型農機能進來了,集中連片耕種讓成本降了一大截。
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伴的,是高效節水系統的推廣。農田里安裝了自動化噴灌設施,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不僅省時省力,還比傳統灌溉方式節水三到五成。
夏糧豐收的密碼,也藏在“高配版”良田里。近年來,我市通過土地全域綜合整治等措施,有效解決耕地碎片化、質量下降等問題。
在墊江縣長龍鎮長久村,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建立了農作物病蟲監測站?!皬姆N植、澆灌、打藥到收割,全部實現機械化,農田條件好了,莊稼也長得好?!遍L久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負責人劉本權說,收完小麥就能種玉米,一茬接一茬,種糧底氣更足了。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通過開發利用冬閑田等方式,充分挖潛,節水、節電、節肥、增產效果顯著。
用良種
農作物品質產量均有進步
春馬鈴薯一般在5月初收獲。2023年底,為調整種植結構,在市薯類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指導下,開州區竹溪鎮首次引進早熟馬鈴薯品種“縉云薯11號”,并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地區進行示范種植,竹溪鎮大坪村種糧大戶劉小平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農戶,試種了50多畝。
“沒想到新品種馬鈴薯增產增收效果這么好?!眲⑿∑秸f。和傳統的春馬鈴薯品種相比,“縉云薯11號”畝產在1800公斤以上,實現了產量翻番,且表皮光滑、商品率高,產地價最高達到2元/斤,更重要的是能提前一個多月收獲,解決了“馬鈴薯+玉米+大豆”輪作的茬口問題。因此,在去年底,劉小平把流轉來的400多畝土地全部種上了“縉云薯11號”。
近年來,結合重慶丘陵山地特點,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向廣大種植戶推薦優質糧食作物主導品種,確保用種安全。市種子站相關負責人表示,得益于新品種的推廣,近年來我市農作物品種在品質、產量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興科技
夏糧單產同比增長1%
重慶山地丘陵面積占比九成多,如何實現糧食穩產增產?“必須向單產要效益!”市農技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我市將糧食生產的重心轉向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選擇一批區域代表性強、基礎條件好、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農作物主產縣,開展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在巴南、奉節、江津等區縣開展大豆和玉米增密提單產示范工作,其中巴南區惠民街道顯林村的測產結果顯示,今年大豆和玉米增產幅度達31%;在奉節縣興隆鎮友愛村實施馬鈴薯、春玉米、夏大豆帶狀種植增密栽培示范工作,經實收測產,30多畝示范片平均畝產春馬鈴薯2500公斤、玉米538公斤、夏大豆112公斤。
市農技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通過向科技要效益,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初見成效:今年全市夏糧單產223.6公斤,同比增長1%。下一步,我市將在百畝示范片、千畝示范片、萬畝示范片等地加快推廣精準種植管控、水肥調控、綠色防控“三個精準”技術模式,著力提升單產水平。
強服務
技術指導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在我市夏糧中,豌豆、胡豆是重要組成部分。但此前,由于胡豆赤斑病防治難度較大,一旦暴發,減產率高達50%—70%,甚至顆粒無收,嚴重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榮昌區河包鎮水稻種植大戶龍吉果對此感受頗深。此前,他每年利用500畝冬閑田種植胡豆,但受赤斑病影響,每每費了力卻賺不到錢。
2023年,以市農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長張曉春為組長的第18技術指導組,在榮昌、永川、巫山重點推廣抗赤斑病的胡豆新品種和種植技術,并主動拓展市場,幫村民打通銷路。
“今年胡豆畝均產值1200元,管得好的有2000元,浙江老板開車來收,直接給現錢,這個副業的收入已高過主業了!”龍吉果說。
在春耕生產“第一仗”中,重慶統籌調度種子、農機等農資裝備;選派農技人員、產業專家開展選種、購種、田間管理一線指導等服務;將3D打印播種技術、無人駕駛農機等一批新裝備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助力農業節本增效。為保證夏糧豐收,各地全力做好各項夏收服務保障工作。
責任編輯:熊世華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