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耕地保護賦能 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2025-07-30 17:34:5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馮世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更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近年來,重慶市璧山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創新思維破解耕地保護與發展難題,通過盤活閑置土地、筑牢保護防線、推動產業協同,讓每一寸土地都迸發出生機與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底氣。
荒地“變身”良田 特色農業激活鄉村價值
在璧山區七塘鎮喜觀村,一片曾被荒草覆蓋的60畝土地,如今已成為村民眼中的“聚寶盆”。過去,這里因缺乏系統規劃,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土地價值難以釋放。當地通過全面摸排耕地現狀,實施復墾提質工程,不僅讓荒地變回了能產糧、能增收的良田,更探索出“耕地+特色農業”的融合路徑。
如今,田壟上種滿了生態蔬菜,稻田邊建起了觀光步道,依托番茄小鎮等項目發展的采摘體驗、農耕研學等業態,讓土地既“長糧食”也“長效益”。村民們既能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穩定收益,還能在家門口的種植基地務工,年增收超萬元?;奶餆ㄐ骂伒谋澈螅氰瞪綄⒏乇Wo與鄉村振興深度綁定的實踐,讓保護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織密守護網絡 全民參與筑牢耕地紅線
“這片田可不能動,咱們的飯碗全靠它呢!”在璧山區來鳳街道孫河村,村民李大姐指著自家流轉給合作社的稻田說。來鳳街道孫河村共有2240畝耕地,為守住這片“糧倉”,當地構建起“制度+巡查+文化”的立體保護網。
制度層面,村里建立動態巡查機制,由村干部、網格員組成的10支巡查隊,每周至少3次開展全域排查,一旦發現亂占耕地、違規取土等行為,第一時間制止并上報,近一年已勸阻違規行為10余起。在土地流轉中,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一事一議”,優先引入專業種糧合作社和農機服務企業,既保證了耕地用途不改變,又讓畝均產量提升了15%。
更重要的是,當地把耕地保護寫入村規民約,通過“田間課堂”“豐收節”等活動,讓“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未來”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村民主動監督、積極參與護耕的氛圍日益濃厚,形成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生動局面。
產業“精打細算” 低效用地煥發全新動能
在保護好耕地的同時,璧山也在工業園區“挖潛”上做文章。針對部分閑置土地和低效廠房,當地以“騰籠換鳥”推動土地集約利用,讓有限空間承載更高質量的發展。
龍潤汽車轉向器項目便是典型案例。該項目盤活300畝閑置工業用地,建成智能化生產車間和研發中心,專注于乘用車轉向系統研發制造。項目投產后,年產值達25億元,帶動3000人就業,土地畝均產值較之前提升近3倍。這種“向存量要增量”的模式,既避免了工業擴張占用耕地,又通過產業升級提升了區域經濟活力,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雙贏。
從鄉村田野的“精耕細作”到產業園區的“集約高效”,璧山用實踐證明:耕地保護不是發展的“束縛”,而是高質量發展的“底氣”。通過創新思路、精準施策,這里正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孕育希望的“沃土”,在守護糧食安全的同時,鋪就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