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雙路街道AI賦能基層治理“防未燃”
2025-07-30 16:03:5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以前調解糾紛要跑斷腿,現在平臺自動派單、AI研判風險,處置效率提升了三倍!”大足區雙路街道平安辦工作人員梁進培感慨道。在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浪潮中,雙路街道以“141”基層智治平臺為基座,創新構建預防極端案事件綜合場景,通過“AI感知+警網融合+志愿服務”三維聯動,實現矛盾糾紛從“事后滅火”到“事前預警”的跨越。

智能預警:AI“天眼”筑牢風險防線
盛夏之際,筆者走進雙路街道指揮中心巨型屏幕上看到,依托“141”平臺接入的200余個AI感知攝像頭,對重點企業、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進行24小時“掃描”。
街道從轄區安全穩定實際出發,依托該平臺開展矛盾糾紛治理綜合場景建設。今年4月,雙橋社區一居民樓因房屋結構漏水引發糾紛,系統通過聲紋識別和圖像分析,自動將風險等級從“一般”升至“緊急”,并推送至網格員終端。1小時內,“4 + N”聯合研判組抵達現場,協調住建部門制定加固方案,避免矛盾升級。
5月14日,雙北路社區一婦女遭家暴,事件第一時間錄入“141”平臺并流轉至治理中心。工作人員初步研判后明確責任人員,責任人按處置時限要求行動,防止糾紛擴大,最終妥善解決并回訪,確保糾紛徹底化解或有效管控。
“AI不僅‘看得到’,還能‘算得準’?!绷哼M培介紹,平臺算法模型通過對轄區矛盾糾紛數據的深度學習,可以有效識別高風險場景。如電動車違規進樓監測中,系統通過行為軌跡分析,提前30分鐘預警某小區充電樁超負荷風險,聯動社區志愿者5分鐘內疏散車輛,杜絕火災隱患。截至目前,綜合場景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71余起,成功率達97%,成果顯著。

警網融合:“1 + 1 + N”機制加速處置
“時代廣場發生消費糾紛,請立即響應!”今年5月,雙北路社區“云號手”平臺收到群眾線上“點單”,民警、網格員、市場監管員通過天翼對講設備同步接收指令,4分鐘后抵達現場。通過調取商戶歷史糾紛記錄、實時比對價格數據庫,10分鐘內促成雙方和解,這是雙路街道“警網融合”模式的生動實踐。
街道創新推行“1 + 1 + N”工作機制(1名民警 + 1名網格員 + N名志愿者),配備50部天翼對講機實現信息秒級互通。針對獨居老人突發救助場景,AI攝像頭通過心率監測和跌倒檢測自動觸發報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親屬、志愿者同步收到通知,救援時間壓縮至原來的20%。截至目前,該模式化解矛盾糾紛960余起,成功率達97%,實現“民轉刑”案件零發生。

志愿服務:數字平臺激活治理活力
在雙南路社區,30個“AI哨點監控”攝像頭化身“線上網格員”,精準識別消防通道侵占、垃圾亂堆等隱患。今年初,系統通過油污成分分析鎖定某餐館違規傾倒行為,街道據此約談整改,根治困擾居民半年的油污問題。
“云號手”志愿服務平臺構建“群眾點單—平臺派單—志愿者接單—居民評單”閉環,累計處理工單1200余件,民生服務辦理時間縮短50%。
“技術賦能不是冰冷的代碼,而是有溫度的治理?!彪p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龍剛高興地表示。下一步將推動AI數字網格員全面上線,在治安管理、垃圾分類等領域拓展20個應用場景,完善積分兌換機制,讓2800名注冊志愿者享受消費折扣等福利,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從“單打獨斗”到“協同共治”,雙路街道的實踐印證了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無限可能。在這張由AI與人力共同編織的“安全網”中,風險點被精準捕捉,善意被有效傳遞,共同繪就平安中國建設的基層新圖景。
責任編輯:李淼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