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見證——我們的抗戰記憶 | 盧作孚:未穿軍裝的救國脊梁
2025-08-03 12:40:4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有這樣一位實業家,他未曾披掛軍裝,卻以商船為槍、以擔當為盾,在長江航線上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救國傳奇。他就是民生公司創始人——盧作孚?!渡胶右娮C——我們的抗戰記憶》,走進盧作孚紀念館,一段關乎民族存亡的“宜昌大撤退”壯舉,至今震撼人心。

這棟建筑是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文昌宮,它由三大殿、雙耳房和吊腳樓組成,極具巴渝特色。1927年,盧作孚來到了這里,擔任峽防局局長。

1938年1月,民族實業家盧作孚臨危受命,出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常務次長,肩負起戰時運輸的重任,并親自指揮了被譽為“中國敦刻爾克”的宜昌大撤退。

“當時有大量的人員和物資涌入到宜昌,日軍的轟炸機就盤旋在頭頂,想要搶運這些物資何其的艱難。然而更為急迫的是,此時距離長江的枯水期僅僅只有40天。國之安危,系于一發?!北R作孚紀念館講解員董曉金講述道。

1938年10月24日,滿載人員與物資的“民權輪”鳴笛起航,拉開了“宜昌大撤退”的悲壯序幕。

董曉金向記者介紹說,據統計,在整個抗戰期間,一共搶運了100多萬噸物資以及270余萬川軍出川抗日。這一次西遷撤入大后方的工廠數量多達639家,其中大多都是近代工業的精華部分,很快在大后方形成了以重慶為核心的11個工業中心,全面支撐抗日戰爭。

1940年,盧作孚擔任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短短4個月時間,籌集糧食600萬石,為穩定后方做出巨大的貢獻。

盧作孚一生未著戎裝,卻以實業家的肩膀,扛起了救國衛民的重擔。他在長江上的壯舉,也是中國人民不屈抗戰精神的深刻寫照。
(重慶廣電-第1眼TV特約記者 馮奧 編輯 王文強)
責任編輯:李遠山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