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瞭望|理論傳播如何“圈粉”?
2025-08-07 15:11:30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理論需要“破壁”,方能直抵人心;傳播唯有“共情”,才能澎湃不息。
日前,“感悟思想偉力 激揚文化自信”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通俗化傳播研討會在重慶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重慶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來自中央媒體、地方宣傳部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眾多嘉賓齊聚山城,就如何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高質高效傳播,交流經驗做法,碰撞思想火花。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高質高效傳播是做好理論武裝的必由之路。那么,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理論傳播怎樣才能傳得開,又該如何“圈粉”呢?


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其關鍵前提是:理論能成功傳播,進而轉化為廣大民眾的理解和認同。由此可見,做好理論傳播,至關重要。
從歷史維度看,重視理論傳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赝^去,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進行了符合當時國內國際環境需要的理論研究與傳播工作,為武裝全黨全國人民、增強精神力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如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變、多樣的特點日益明顯,對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事實上,理論傳播并非簡單的信息傳遞,而是一場直擊人心的思想耕耘,需要精準把握實際需求,綜合考量傳播效果。
近年來,重慶堅持守正創新,深入實施凝心鑄魂工程,在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傳播上亮點頻出、成效顯著。
比如,重慶精心打造理論宣傳新媒體視頻欄目“理響青年”和深度評論欄目“重慶瞭望”,把深刻的理論與鮮活的實踐有機結合,解答干部群眾關心的思想理論熱點問題;創辦大型理論傳播電視節目《思想的力量》,將專家講與群眾講相結合,把理論性與故事性相融合,充分彰顯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舉辦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通俗化傳播研討會,正是重慶積極做好理論傳播的務實行動。研討會上,一個個生動的經典案例,一份份充實的傳播報告,為全媒體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
▲“理響青年”欄目關注民營經濟。/新重慶-重慶日報

馬克思強調:“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從這個視角看,理論傳播“圈粉”的過程,其實也是“大眾化、化大眾”的過程,需要解決“傳得開”的問題。
首先,理論傳播的對象是社會大眾。黨的創新理論從群眾中來,必然也要到群眾中去?,F實中,群眾既是理論傳播的對象,更是理論的傳播者。這就決定了理論傳播不能局限于在組織“內循環”或在少數群體中“小循環”,而是要面對廣大群眾,搭建起理論與群眾之間的橋梁,讓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其次,理論傳播的目的是“化大眾”。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實踐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理論傳播不是為傳播而傳播,而是通過大眾化傳播,凝聚更廣泛的共識,不斷提高全民理論素養、思想水平,切實讓黨的創新理論為廣大民眾所普遍認同,并成為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進而更好地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最后,大眾化程度是衡量理論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大眾化不是理論的降維,而是知識能量的釋放。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的演變,傳播渠道、傳播方式、傳播手段的巨大變革,理論傳播的覆蓋面、到達率、影響力有了顯著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理論廣為人知。
比如,全國各地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和重大主題宣傳,陸續推出了《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思想的力量》等理論欄目。這些欄目借助多媒體傳播,生動展現思想的價值、理論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讓更多的受眾了解、愛上理論。


理論是一個“建構”的過程,理論傳播則是一個“解構”的過程。理論要在通俗化傳播中“圈粉”,重點是要在“解構”上把握好以下幾組關系,聚力解決“記得牢”問題。
把握好線上與線下的關系。無論“屏對屏”的線上,還是“面對面”的線下,理論傳播都可以出新出彩,關鍵是要因地制宜、因時而動,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優勢互補。
比如,《重慶日報》創新性打造“黨報先鋒 讀聚力量——黨員讀黨報”活動品牌,組織名編名記深入機關、區縣、街道社區、企業、高校等基層一線,通過喜聞樂見的“微宣講”,將黨報上的理論政策轉化為“聽得懂、愿意聽”的百姓語言和身邊故事,吸引眾多黨員干部群眾“路轉粉”。
把握好內容與技術的關系。理論傳播的內容與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內容上要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以微故事講述大道理、用實踐成果回答理論問題,讓理論傳播從“生硬的文本”變成“沸騰的語言”。
另一方面,技術上要綜合運用電視、短視頻、報紙、社交平臺等各種傳播媒體,嘗試5G、大數據、云計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融入語言、聲音、文字、影像等多種媒介,讓理論傳播變得很潮、很酷。
比如,秉持“讓黨的創新理論響徹青年”理念的“理響青年”欄目,以00后為主要受眾群體,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通過“視頻+”的方式,讓更多的青年成為“學”的主角、“講”的主力、“聽”的主體,累計刊播視頻超530期,全網總播放量超7億人次,成為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網上理論宣傳品牌。
把握好系統化與碎片化的關系。理論傳播要變“枯燥乏味”為“通俗易懂”,就要主動適應移動化、碎片化、圖像化的信息傳播趨勢和受眾接受習慣,兼顧好系統化與碎片化,讓黨的創新理論不僅“入眼入耳”更“入腦入心”。
要做好理論的系統化傳播,讓受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從概念到學理、從邏輯到體系、從內容到話語,更加深刻地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豐富內涵、重大意義、歷史地位、實踐價值等;要做好理論的碎片化傳播,打破“學習必須正襟危坐”的固有認知,不斷創新講述方式、話語表達、傳播形式,讓豐富的理論產品供給與用戶個性化需求、碎片化時間精準適配。
正如中國社會科學網影像組負責人王村村所言:“最好的理論大眾化,是共情;最好的理論通俗化,是共語;最好的理論傳播,是共建?!?/p>
當共情被激發,當共語被傾聽,當共建成為常態,黨的創新理論就能傳播更廣、“圈粉”更多。
文/鄭言
責任編輯:鄧旻璐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