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億元市場野蠻生長,繁榮背后機遇與挑戰并存——重慶如何搶抓輕食狂潮下的千億賽道
2025-08-12 06:04:08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輕食已從傳統代餐進階為涵蓋均衡、健康、簡單屬性的食品與飲食方式集合
●千億輕食賽道,機遇與挑戰并存。重慶的麻辣基因與輕食健康理念看似沖突,實則創新空間巨大
“國家喊你減肥了”,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公開呼吁公眾做好體重管理,在網上引發熱議。《世界肥胖地圖2025》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
這催生出千億元級大市場。
歐睿國際發布的報告《“數”讀輕食產業的確定性增長機會》顯示,2023年國內代餐輕食市場規模超過1600億元,預計未來5年年均增速達30%。
行業高速增長吸引大量投資者、創業者涌入。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輕食相關企業超1.4萬家,近六成成立于近5年內。2024年新增注冊企業超4000家,今年以來已新增超1000家。
從輕食沙拉到街頭的低卡涼拌菜,一場圍繞“控卡”“低脂”的飲食革命正在上演。然而,當越來越多傳統餐飲企業涌入輕食賽道,逐漸暴露口味單一、價格刺客、“偽輕食”等問題。這場看似健康的狂歡背后,究竟隱藏著多少消費陷阱?重慶這座美食之都又該如何突圍千億賽道?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輕食狂潮
從“小眾潮流”到“全民剛需”
“以前覺得輕食就是‘吃草’,現在發現它也能很好吃?!痹谥貞c觀音橋商圈,“90后”李薇手持輕食外賣說,她所在的健身群里,成員們常分享輕食打卡照,從雞胸肉沙拉到高蛋白零食,輕食成了年輕人健康生活的“標配”。
李薇每月在輕食上消費超800元,這并非個例。美團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重慶輕食類訂單量同比增127%,“95后”女性用戶占比達67%。同時,輕食搜索熱度三年翻四倍,沙拉、低卡餐等成主流。
輕食火爆,源于健康觀念轉變。我國成人超重率超50%,國家衛生健康委“體重管理年”行動更將輕食產業推向風口。資本聞風而動,2023—2025年新增輕食企業超4500家,部分品牌累計融資超30億元。
研究報告顯示,73%的“Z世代”點餐必看“成分表”“熱量值”,68%將輕食作為長期選擇。在重慶,這種轉變尤為顯著:職場通勤催生“即拿即走”輕食盒;健身人群推動“運動后補給套餐”熱銷;家庭場景中,10分鐘備餐的輕食簡餐受年輕父母青睞。
資本涌入加速市場擴張。自2024年以來,重慶本土輕食品牌加速布局,門店數量增多。企查查顯示,重慶目前從事輕食的餐飲企業超300家,近3年成立者居多。
線上渠道同樣火熱。抖音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銷售額超千萬元的輕食品牌達8個,涵蓋多品類。小紅書上輕食筆記超15萬篇,從食譜分享到品牌測評,覆蓋消費全鏈路。輕食,正以蓬勃之勢融入重慶人的生活。
野蠻生長
千億賽道背后的消費隱患
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輕食已從傳統代餐進階為涵蓋均衡、健康、簡單屬性的食品與飲食方式集合。在常規食品飲料品類里,通過減少添加、0糖0脂,或增加膳食纖維、高蛋白等營養素原料的食品餐食,都可稱為“輕食”。
然而,輕食賽道野蠻生長暴露諸多問題。記者走訪發現,部分輕食餐廳客流量少,甚至“月均倒閉3家”。有本地餐飲從業者直言:“重慶人愛吃辣,輕食清淡口味難成日常選擇?!?/p>
行業短板更為突出:首先是價格虛高。一份含雞胸肉、蔬菜、糙米的輕食套餐,標價35—45元,遠超普通快餐,輕食定價使其難入大眾市場;其次是口味單一與營養爭議。雖中式輕食進行“暖食化”“本土化”改良,但多數消費者仍覺得選擇有限。部分商家為提升口感,大量使用高熱量調料,致“輕食不輕”。健身愛好者劉女士吐槽,一款標榜“低卡”的沙拉,醬料熱量占一半。
此外,食材新鮮度與標準化缺失也是行業痛點。記者在某輕食店后廚看到,切配好的蔬菜暴露在空氣中,維生素易氧化;不同品牌對“低碳水”“零脂”定義模糊、標準不一,消費者難辨產品優劣。上海市消保委2025年1月測評顯示,60款輕食樣品僅32%完全符合營養宣稱,其余存在成分虛標、熱量計算錯誤等問題。
“這個行業看似門檻低,實則競爭慘烈?!痹谏称簤谓洜I輕食外賣生意的王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200單約1萬元流水,扣除平臺抽成、食材成本和人工費用后,凈利潤不足10%,“為了保證出餐速度,我們一半以上的食材都是預制半成品,現做根本來不及?!?/p>
突圍之路
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
面對挑戰,重慶企業積極探索差異化路徑,本土化創新必不可少。
“重慶人愛辣,我們便開發藤椒雞絲、泡椒魔芋等中式輕食。”重慶某餐飲企業負責人李航稱,其推出的“輕食小面”系列,用蕎麥面替代傳統堿水面,搭配低卡藤椒醬,上市3個月銷量破10萬份。盒馬鮮生在渝推出的魔芋涼皮、輕食粥等中式產品,復購率也比傳統沙拉高25%,“中西合璧”策略成效初顯。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持相同觀點,他建議重慶加強輕食領域的行業、技術與品牌創新,打造本土化輕食品牌,提升輕食品質與競爭力。
當前,輕食行業缺乏強制性國家標準,市場混亂。2022年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輕食營養配餐設計指南》雖定義了輕食核心特征,但缺乏執行細則。莫遠明建議重慶出臺政策、加強監管、制定標準,重點規范加工、熱量標注、食材溯源等環節。
莫遠明還提出,重慶企業可開發“輕食+健身”“輕食+辦公”等場景化產品,如與本地健身房合作推出“運動后恢復套餐”,或針對上班族開發“3分鐘加熱即食”輕食餐,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意識、加強體重管理。
千億輕食賽道,機遇與挑戰并存。重慶的麻辣基因與輕食健康理念看似沖突,實則創新空間巨大。從本土化口味改良到數智化供應鏈升級,從政策標準制定到生活方式引領,重慶企業若能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有望在輕食熱潮中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山城路徑”。
營養學專家建議,企業應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個性化輕食方案。例如,針對上班族的“30分鐘高效營養餐”、為銀發族設計的“低GI膳食套餐”等?!拜p食的未來在于精準化,而不是‘一刀切’的低卡。”第三軍醫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趙琳坦言。
數讀輕食產業>>>
歐睿國際發布的報告《“數”讀輕食產業的確定性增長機會》顯示,2023年國內代餐輕食市場規模超過1600億元,預計未來5年年均增速達30%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輕食相關企業超1.4萬家,近六成成立于近5年內
企查查顯示,重慶目前從事輕食的餐飲企業超300家,近3年成立者居多
記者 周盈 整理
責任編輯:趙秋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