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貿易增長背后的協同密碼
2025-08-12 09:29:31 來源: 重慶日報


編者按
今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擘畫了清晰路徑,明確提出“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早在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重點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前提下,率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的有益探索。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向縱深推進,川渝兩地的貿易活力得到釋放,統一大市場規模效應正加速顯現。連日來,記者深入一線,解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統一大市場深度融合的背后故事。
8月10日,清晨的陽光灑在廣安武勝經開區中灘工業園,重慶毛哥實業集團(以下簡稱毛哥實業)的智能化生產線上,泡蘿卜在流水間翻滾——清洗時濺起的水珠映著晨光,切塊后脆嫩的斷面泛著水潤,灌裝時“滋啦”一聲鎖鮮,轉眼就成了印著“毛哥老鴨湯”的調味品,碼成整齊的方陣等待發往遂寧。
“這批貨150公里路,中午發下午到。”總裁周后娟望著生產線笑道,“武勝的青菜,加上重慶的配方,這才是舌尖上的‘雙城味道’?!?/p>
這只是川渝貿易活力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重慶與四川貿易額同比增長4.9%,銷售、采購額分別增長5.3%、4.6%。數字背后,是兩地用政策破壁、用服務鋪路、用交通架橋的生動實踐,共同熬出了一鍋熱騰騰的“協同發展湯”。
政策協同 給企業搭起一座“資金橋”
毛哥實業在四川省武勝投資的生產基地項目,曾差點“胎死腹中”。
2019年選址建廠時,這個來自重慶的老牌調味品企業面臨兩難:成都新津生產基地以及重慶生產基地,產能逼近天花板;而新建生產基地既要靠近原料產地,又要兼顧成渝兩大市場。
考察團走遍川渝數十個區縣后,武勝的“黃金條件”讓他們眼前一亮——這里既是農業大縣,沙地孕育的青菜、蘿卜脆嫩多汁,又是成渝“一小時經濟圈”腹心,150公里半徑覆蓋兩地主要消費市場。
然而,2020年項目啟動時卻遭遇資金困境——重慶一家銀行原本承諾的貸款,卻因項目屬異地建廠,受制于金融監管規則無法落地。“錢不到位,120畝建設用地就要荒著?!敝芎缶昙钡脠F團轉。
關鍵時刻,兩地金融部門融資協同機制發揮了作用,重慶這家銀行與四川某金融機構攜手對毛哥實業發放了“聯合貸”,4000萬元生產基地建設貸款雪中送炭般到賬,項目如期動工。
更讓該企業輕裝上陣的,是“數據跑路”代替“人跑腿”:成都新津基地的財務團隊曾有5人常駐當地辦稅務,現在打開“川渝通辦”平臺,申報、開票全在線上搞定,一年省出幾十萬元人力成本?!耙郧八惚P噼啪算路費,現在鼠標一點全辦完?!逼髽I財務人員告訴記者。
如今,這個基地兩條智能生產線日產15萬袋調味品,年產量以20%的速度往上躥,二期擴建正熱火朝天,到2026年,該基地將成為川渝最大乳酸菌發酵泡菜基地。
畫外音: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重慶圍繞完善流通體制、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區域市場一體化等方面,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持續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促進要素資源暢通流動、高效配置。目前兩地已構建營業執照“異地互發”服務平臺,實現企業開辦“一日辦結”,涉及居民身份證換領、公積金互認互貸等“川渝通辦”事項達355項。
服務便利 企業“搬家”像換個辦公室
“真沒想到,這次‘搬家’這么順利!”宜賓慕竹商貿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徐小林指著嶄新的辦公桌,笑容洋溢在臉上。這家今年剛從重慶“搬”到四川的企業,如今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故事要從去年底說起。原注冊在重慶秀山的宜必興商貿有限公司,主營建材業務。隨著業務拓展,急需在川渝地區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公司總部需要搬遷?!拔覀兛疾炝酥苓吅脦讉€城市,最終選擇了宜賓?!钡钭屝煨×謸牡模悄切┳専o數企業頭疼的“跨省遷移”手續:流程跑斷腿、資質重新審。更重要的是,對他們這種月銷售額過百萬的成長型企業來說,新企業一般每月只有50萬元的發票額度,這意味著接不了大單,等于被“掐住了脖子”,既不敢對接大客戶,又不敢承接大項目,甚至可能丟失部分訂單和客戶。
然而,企業跨區域遷移和經營便利化政策,讓她的擔心成了多余。她在秀山提交遷移申請的第二天,稅務部門就發來一份詳細的“遷移指南”,從清稅到檔案轉移寫得明明白白。更意外的是,宜賓稅務部門打來電話:“每月250萬元的發票額度原封不動轉過來了,放心接活兒!”
搬遷后的“待遇”更是讓徐小林感動。宜賓稅務部門主動打來電話,詳細講解當地稅費政策,逐一提示涉稅風險。“就像給我們請了個‘稅務管家’!”她笑著說,現在公司經營已完全步入正軌,最近正在洽談的兩個大訂單,預計年營收將大幅增長。
“現在員工們都干勁十足,這次企業搬遷,業務可以更好地輻射川渝市場。”徐小林笑意盈盈。
畫外音:“推動企業跨區域遷移和經營便利化,是破除地方保護的重要標尺。”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跨省遷移的便捷化,降低了企業流動成本,可以讓企業能夠更順暢地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布局發展。
今年來,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川渝稅務部門聯合推出川渝“一鍵事”稅費服務舉措,主要圍繞企業“遷移一件事”“信用修復一件事”“稅費訴求辦理及爭議調解一件事”,實現“一方(一次)受理、雙方聯動、共同完成”的跨區辦理工作機制,可通過征納互動服務實現跨區域辦理稅費業務,同時還推動5632個銀行網點可跨省繳納社保費。
交通聯網 貨物走得快 成本降得多
7月28日,萬州新田港,一艘滿載5000噸小麥的“鑫磊領航”貨輪緩緩靠岸。貨輪剛停穩,碼頭上的裝卸設備開始忙碌起來,卸船、轉運一氣呵成,約5分鐘后糧食便抵達進港鐵路堆場,這批小麥將通過達萬線、達成線發運至成都。
“以前貨物得繞武漢中轉,現在直接鐵水聯運,每噸成本降了10%以上?!背啥紕撛次锪骷瘓F負責人陳凱站在碼頭,看著堆成小山的糧袋欣喜地說,“你看這效率,去年通過這條線運輸的糧食量上升了50%,七成貨都從這兒走。”
成本降低的關鍵,在于新田港鐵路集疏運中心的投運。2024年,一條16公里長的鐵路專線將新田港與宜萬鐵路連接起來,讓這個重慶三大樞紐港之一的水運港口,直接通上了鐵路。也正因如此,年設計貨運能力882萬噸的新田港,成了川渝地區貨物進出的重要樞紐。
新田港的優勢還不止于此。依托重慶物流集團的資源,這里與寧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合作開展江海聯運,讓糧食運輸時間比傳統水運節省了三分之一,還通過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配合,讓整體運輸成本比汽車運輸節省了一半以上。
更讓陳凱期待的是新田港二期項目。這個由川渝兩地6家公司共同投資的項目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就能投運。屆時,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宜萬鐵路,新田港將打通一條川渝東北向的物流大通道,輻射陜西、甘肅以及四川東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等地區。
畫外音: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的推進,今年1-6月,全市多式聯運、快遞服務的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16.7%和21%。
隨著這樣的“硬聯通”在川渝之間越來越密,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2024年,重慶市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已經降低到13.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0.7個百分點——貨物跑得歡,錢包自然鼓。
相關新聞>>>
重慶多維度發力 為協同發展添動能
重慶日報訊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8月8日,來自重慶市稅務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川渝地區涉稅經營主體已超757萬戶。今年上半年,兩地新辦涉稅經營主體合計96.95萬戶。
為全面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重慶相關部門從信用協同、交通統籌、市場準入等方面多維度發力,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信用協同方面,今年5月重慶和成都簽署了共建“信用成渝”框架協議,共同打造雙城經濟圈共建、共享、共治生態圈:出臺了構建成渝地區信用監管體系實施意見,建立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全鏈條聯合的信用監管機制,共同制定全國首個跨省市場監管領域免罰清單,發布了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指南等9個信用專項政策等。
交通統籌方面,目前川渝省際通道已達到30個,成渝雙核、毗鄰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直達;會同四川、貴州實施嘉陵江、烏江船舶過閘聯合調度,推動船舶過閘“一次申報、全線通過”;大力推動鐵水聯運,周邊省市的貨物在我市港口貨運量的比重達50%。
市場準入方面,重慶結合全國通用指標體系,圍繞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落實,設置了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經營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涉稅經營主體數量增長率、許可準入審批效率等20個指標,全面系統評估各區縣、各部門2024年落實市場準入制度。
此外在商貿流通上,重慶推動全市87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同時與四川、湖北、山東、海南等地建立了聯保聯供協作機制;加強消費聯動,重慶與四川共同發布了十八梯、寬窄巷子等65個高品質消費新場景、成渝一小時經濟圈消費指南,聯動開展“雙城消費節”等100余場消費促進活動。
最后在稅務一體化服務方面,5年來,川渝累計統一兩地稅費政策執行口徑9項,川渝毗鄰地區統一稅費政策執行口徑79項,統一兩地62項稅收違法行為處罰標準,7類54項161種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同尺同度”。
責任編輯:杜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