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答“城市之問”的3個關鍵詞
2025-08-20 10:09:40 來源: 重慶瞭望
8月18日召開的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這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黨中央賦予重慶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獨特使命,重慶城市工作進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新階段,重慶城市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結構性問題。
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這不僅是重慶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最新部署的務實之舉,更是在即將迎來直轄三十周年的關鍵節點上,這座擁有34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主動求變,推動城市能級躍升的關鍵抉擇。
重慶作答“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城市之問,其核心要義凝結在3個關鍵詞之中:高水平,現代化,人民城市。


關鍵詞:高水平
何以必須“高水平”?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作出“兩個轉向”重大判斷:城鎮化由“快速擴張”轉向“穩步發展”,城市發展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換言之,城市靠“攤大餅”就能增長的時代結束,今后比拼的是“繡花功”。
作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重慶必須在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上率先破題,必須與時俱進調整發展理念、方式、動力、重心和方法,在尊重城市發展規律中開辟工作新局面。
高水平,首先是落實國家戰略的使命所系。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渝視察,賦予重慶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重慶要服務融入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重大戰略,只有“高水平”規劃建設城市,才能夯實“支點”與“樞紐”功能,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
高水平,亦是城市轉型發展的內在需求。
當前,重慶城市工作已邁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新階段,具體表現為“四個轉向”:城市發展從粗放低效轉向集約高效,城市治理從條塊分割、城鄉分離轉向整體智治精細化為主,城市動能從房地產驅動轉向科技、產業、文化賦能驅動,城市風貌從偏重局部缺乏協調轉向整體大美更具特色。
高水平,更源于超大城市治理的嚴峻挑戰。
超大城市治理存在超大規模性、高度復雜性、快速流動性以及多維風險性等特點,是世界性難題。重慶兼具大山大水的獨特魅力,也面臨著“大城之困”:中心城區高樓林立、橋隧縱橫、管網密布,構成龐大復雜的城市運行系統,安全韌性要求極高。這就要求重慶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預控,持續完善直達基層末梢的城市安全風險全量閉環智控體系,確保城市日常運行高效、極端狀況下安全可控——而這,正是高水平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

關鍵詞:現代化
“現代化”落腳何處?
治理現代化,為城市植入“會思考”的大腦。推進治理數字化,是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徑。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進一步要求順應數智化趨勢,創新治理理念模式手段,這為重慶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指明方向。目前,重慶緊扣數字重慶建設“1361”總體部署,已建成全國首個“一體建設、三級貫通”的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全會更進一步提出“持續優化AI+市域開源生態”。政府搭臺、社會唱戲,企業、高校、個人開發者都可調用脫敏數據做算法、跑場景,這將推動重慶在人工智能時代跑出超大城市治理“加速度”。
空間現代化,以全域統籌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立足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的特殊市情,全會提出要著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構建“一核引領、多點支撐、協調發展”城鎮體系,依托中心城區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加快建設城市副中心和區域中心城市,深入推進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
產業現代化,把創新植入城市內核,讓“制造”變“智造”。重慶正加速由“制造大市”邁向“智造強市”。全會提出,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全方位植入城市內核,突出產學研結合、龍頭企業帶頭、西部金融中心賦能,“四側”協同促進“四鏈”融合打造創新綜合體,加快走出一條以產業創新引領科技創新、實現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驅動發展路子。
干部現代化,能力升級須與城市能級同頻共振。全會強調,要全方位推動黨員干部順應城市發展階段轉變、加快錘煉增強管理服務新能力新本領。只有持續加強城市工作干部隊伍素質和能力建設,才能為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人民城市
城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現代化城市”,今年則首次鮮明加入“人民”二字,變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這一變化的背后,城市發展的核心價值進一步凸顯:一切發展為了人民。
讓群眾有感。“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須貫穿城市規劃、建設、運營、治理全周期。要突出群眾所愿即城市所向,以“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為牽引,有序推進老舊小區、老舊街區更新改造,加快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此外,城市更新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注重構建可持續的投融資體系,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
讓城市有魂。文化孕育城市吸引力、親和力與競爭力。要厚植城市人文底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城市精神,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化風成俗;以改革完善文化政策體系,繁榮事業、壯大產業,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把軟實力轉化為硬支撐。
接下來,重慶將立足本地、服務全國、面向世界,以文潤心、化人、惠民、興城,打造新時代文化強市,讓新重慶自然美與人文美交相輝映、國際范與巴渝味完美交融,在展示新貌新顏時留存鄉愁記憶,在贏得大流量中澎湃正能量,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傳播力。
高水平是路徑,現代化是標準,人民城市是最終目標。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是重慶對城市之問的響亮作答。正如全會所號召,這是“必須共同扛起的時代使命和共同奮斗的崇高事業”。這場關乎民生溫度、城市未來的大會,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重慶篇章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任編輯:鄧旻璐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