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落區變旅游地 開州漢豐湖的“綠色發展”之道
2025-08-21 09:21:11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8月14日,38℃氣溫下的漢豐湖,浮光躍金,鳥叫聲忽遠忽近,遠處青山如黛,凝然不動,近處游客嬉水打鬧,歡笑不斷。
今年上半年,開州區漢豐湖旅游度假區接待游客422萬人次,同比增長48%,成為全市熱門旅游目的地。
“十多年前,這片水域在夏秋季是沼澤帶,烈日曝曬下,蚊蠅滋生、臭氣熏天,人人避而遠之?!遍_州區水利局水位調節壩管理站副站長吳巧玲介紹,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后,在開州形成了42.78平方公里的消落區,“夏陸冬水”的反季節漲落規律,造成嚴重的內源污染,對開州城區的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危害。
多年來,開州筑壩造湖,并因地制宜打造基塘工程、林澤工程等,讓約10平方公里的環湖消落區變身國家濕地公園,成為旅游打卡地。目前,漢豐湖正全力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這一潭湖水續寫更多可能。
打造水位調節壩
造就三峽庫區最大城市內陸湖
三峽水庫蓄水時,長江水由東往西回涌入開州澎溪河,在區內形成了42.78平方公里的消落區,占重慶消落區面積的13.79%。

“冬季水位能漲至175米,消落區化身一片汪洋,夏季水位又驟降至145米,裸露的灘涂在高溫下龜裂。尤其是退水時,有些魚類在消落區擱淺,時間一長,魚腐爛后味道很重?!遍_州區自然保護地管理中心規劃發展科副科長張犀說,“夏陸冬水”的反季節漲落規律導致消落區的生態系統脆弱、敏感、易污染和易破壞,造成了水體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加大、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地質災害頻發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為開州生態系統帶來安全隱患。
2007年,三峽水庫開州消落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水位調節壩工程應運而生。該工程由水位調節壩樞紐、生態建設和景觀文化工程三部分組成。水位調節壩樞紐采用閘壩結合壩型,壩軸線長507米,最大壩高24米,壩頂高程177.78米,正常蓄水位170.28米,相應庫容5600萬立方米。景觀文化工程按“明清風雨廊橋”風格對水位調節壩進行深度包裝,在壩頂建設有牌樓(坊)、風雨廊亭、照壁、環廊等古建筑群。而生態建設工程打造了環漢豐湖景點之一——“烏楊林澤”,它是探索水利工程由功能水利逐步向景觀水利轉變的一次成功嘗試。
“2015年,水位調節壩全面建成,常年蓄水170.28米以上,形成了今天的漢豐湖,城區周邊消落區深度由18.5米降低至5米,形成較穩定的生態系統,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眳乔闪嵴f,雖然蓄水170.28米以下的環湖消落區通過調節壩完成了治理,但170.28米以上仍有約10平方公里的環湖消落區需要治理。
為消落區開“處方”
湖岸線變風景線
如何治好環湖消落區是開州面臨的第二道難題。
“深入研究后,我們想出了城市景觀基塘工程、消落區林澤工程、鳥類生境工程等‘處方’,著力構建獨有的濕地生態系統?!睆埾榻B,城市景觀基塘工程占地600余畝,主要栽植荷花、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鳶尾等適應在消落區生長,具有生態、景觀、經濟價值的濕地水生植物,達到凈化水質、增加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的作用。

消落區林澤工程則主要種植能夠適應濕地生態環境的植物?!叭龒{庫區消落區治理和生態修復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可借鑒的數據和解決方案,只能靠自己摸索?!睆埾f,開州與重慶大學等高校開展了合作,科研團隊在庫區進行大量野外調查及種源篩選種植試驗,用了5年時間在一千余種植物中篩選出30余種能在水下存活的適生植物,包括池杉、落羽杉、烏桕、楊樹、秋華柳等,并于2009年進行試點栽種,經歷十余年高水位蓄水淹沒考驗,目前存活狀況良好。
目前,開州已建設消落區林澤約500畝,栽植了40余萬株落羽杉、水松、秋華柳、烏桕等適應濕地生態環境的喬灌木,成活率達90%以上,為濕地動物提供豐富的棲息環境,也為游客提供怡人的“五彩森林”濕地景觀。
開州還實施了鳥類生境工程,堆置兩個島嶼,冬季水位175米時出露面積達1140平方米,在島嶼頂部還設計了適合雁鴨類生活的淺水塘,并栽植了火棘、桑、烏桕、巴茅等喬灌木和草本,為鳥類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間,每年到開州越冬的水鳥達35種、2萬余只。
如今,漢豐湖環湖消落區已完成治理,不僅水質整體達到或優于Ⅲ類,出境斷面Ⅱ類水質占比逐年提高,還形成了“林下膝根”“五彩森林”“荷花基塘”“開州洱?!薄昂蝤B生態島”等系列濕地美景,吸引不少市民觀光打卡。
文體旅融合發展
半年攬客422萬人次
隨著人氣逐漸提升,漢豐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漢豐湖水域面積15平方千米,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內陸湖?!敝貞c湖山文旅公司副總經理劉曉波說,“水”是優勢,也是發力點。
開州區以漢豐湖為核心,打造“一核三帶四片”全民運動空間,常態化開設摩托艇、槳板等20余項水上運動項目,配套開展騎行、沙灘排球等10余項戶外運動,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運動需求。

同時,通過舉辦賽事讓流量變“留量”——開州已累計承辦國際摩托艇公開賽、全國槳板錦標賽等22場國字號賽事,吸引全國30余個省市(自治區)參賽選手超7萬人次、游客超600萬人次;還與重慶三峽學院共建基地,共辦高校龍舟邀請賽、大學生皮劃艇錦標賽,構建“賽事型+體驗型+教育型”群眾體育活動體系,創新開展龍舟文化節、水上運動夏令營等6大類28項群眾體育活動。

“多元文化業態”是開州做大增量的“利器”?!拔覀冇信e子園詩吃街、開州故城文旅集聚區等多種業態,民謠酒吧、聽湖煮茶、畫舫漫游、聽曲品茗等多樣選擇,可以讓游客靜享慢生活?!眲圆ǜ嬖V記者,全區培育了“煙火集市”等50多個文旅業態,打造了“夜游漢豐湖”沉浸式環線游等10多個產品、濱湖美食街等3個美食文化街區。環湖夜間經濟消費規模累計達85億元,成功獲評“市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今年上半年,漢豐湖旅游度假區接待游客422萬人次,“一湖碧水”成為拉動區域消費的“黃金水道”。
目前,漢豐湖旅游度假區正加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將持續完善度假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豐富文旅業態,深化文體旅融合發展。
記者 周傳勇 李雨恒
責任編輯:李遠山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