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布滅絕到栽植足跡遍布全國17個省份 瀕危植物崖柏重生記
2025-08-22 06:33:58 來源: 重慶日報

初秋,云南的陽光耀眼而熱烈。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柯渡鎮新莊村黃梨灣,紅色的土壤裸露在陽光下,綿延成云貴高原的亙古與蒼涼。紅土地上,栽植于去年11月19日的崖柏迎風矗立,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崖柏,是恐龍時代白堊紀的孑遺植物,號稱“植物活化石”,也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目前,崖柏野生種群僅分布于重慶雪寶山長15公里、寬不足1公里的狹窄范圍內,數量不足1萬株,處于極度瀕危狀態。
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以下簡稱“雪寶山保護區”)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已累計人工繁育崖柏300余萬株,野外回歸75萬余株,并在全國17個省市、40余個地點開展崖柏適應性栽培及長期監測。
柯渡鎮,正是崖柏適應性栽培的地點之一。
保護繁育優先
瀕危植物轉“?!睘椤鞍病?/strong>
199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崖柏滅絕。1999年,人們又在雪寶山山脈的懸崖峭壁間重新發現了野生崖柏。
“崖柏一直不結種子,只能進行人工扦插?!?005年,中國林業科學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郭泉水率先在實驗室和雪寶山區域進行崖柏人工扦插實驗。經過6年的反復試驗,扦插生根率最高也僅有20%。
2011年9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從崖柏的小樹上采集了一些穗條進行扦插。同樣條件下,這些穗條的生根率竟達到了96%!“數據說明,這個樹種是可以扦插的!”郭泉水說。
雖然穗條扦插成功,但可供采集穗條的小樹很少,試驗依然處于停滯的狀態。真正的轉機,出現在2012年10月——雪寶山區域內的野生崖柏種群十余年來首次大規模結種。
深秋時節,郭泉水與雪寶山保護區工作人員黃吉蘭等人穿叢林、攀崖壁,采集了大量崖柏種子,次年便繁育出40多萬株崖柏幼苗。
如今,雪寶山保護區已建設了4個崖柏繁育基地,配置自動灌溉、噴霧和遮陽設施的智能化育苗大棚18個,設立崖柏專用采穗圃420畝,戶外育苗苗床65畝,年產珍稀瀕危苗木出圃能力提升至200萬株。
生態價值轉化
瀕危植物點“綠”成“金”
“走哦,去基地除草了!”8月20日早上7時許,開州區滿月鎮甘泉村,村民胡友珍早早地便拎著小板凳前往村里的崖柏繁育基地。
“近年來,隨著大規模人工繁育取得成功,崖柏逐年向保護區各個角落蔓延。”雪寶山保護區副主任鄔黎介紹,4個繁育基地每年出圃的200萬株崖柏苗木,每年能為基地周邊群眾帶來超過200萬元的勞務收入。
58歲的胡友珍,是最早在甘泉村崖柏繁育基地工作的村民之一。“之前在廣東打工,一年到頭也難得回家一次,我一直盼著回老家找份工作。”胡友珍說,得知村里建立崖柏繁育基地后,她立即辭職返鄉就業。
“干農活本就是我的老本行,管護崖柏相對輕松,每天的工資是100元,一個月大約有2000塊錢?!焙颜淝杆阒?,“去年在基地就賺了萬把塊錢,還能照顧屋里?!?/p>
“甘泉村崖柏繁育基地面積約100畝,每年崖柏幼苗扦插、移栽、除草等管護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工?!备嗜逖掳胤庇毓芾砣藛T張陽介紹,忙的時候,每天需要近30個勞動力。
雪寶山保護區還成功提取了崖柏精油,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先后注冊崖柏商標60余個,正逐步探索瀕危植物保護和科學利用的途徑與方法。
生態功能拓展
瀕危植物落“地”生“金”
臨近處暑,怒江畔的西藏昌都市左貢縣苗木育苗基地,干熱河谷刮起的“焚風”,讓海拔約2500米的河谷氣溫超過30℃。
去年6月4日,300株崖柏幼苗跨越2500多千米行程,在怒江畔安家落戶。“這是崖柏適應性栽培條件最惡劣的地點之一。”雪寶山保護區主任楊泉介紹,在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受多重因素影響形成了干熱河谷。許多地方都是寸草不生,巖石沙土裸露,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十分脆弱。
目前,關于干熱河谷獨特小氣候形成的自然原因歸結為“焚風效應”和“山谷風局地環流效應”。
在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山高谷深。當濕潤的空氣越過山脈時,被迫隨地形抬升,形成降雨而失去水分;之后氣流翻越山脊,在山脈背風坡一側下沉增溫,變得炎熱干燥,這就是“焚風”。
讓楊泉沒有想到的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300株崖柏幼苗成活率竟達到了47%。不僅是左貢縣苗木育苗基地。去年6月,共有1000株崖柏幼苗移栽至雪域高原,成活率最高的近80%。
“野生崖柏如此珍貴而稀有,只有讓崖柏在更多區域內存活,我們才能獲取更多樣本,發現更多隱藏在崖柏中的秘密,才能更好地拯救和保護崖柏?!睏钊榻B,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及部門的支持下,雪寶山保護區于2023年2月開始在全國區域內尋找合適地點進行崖柏的適應性栽培試驗。
如今,雪寶山保護區已在全國11個省份40余個地點開展崖柏適應性栽培試驗。目前,移栽的崖柏幼苗生長狀況良好,成活率達65%以上。
“我們希望通過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開展適應性栽培研究,擴大崖柏的分布區域和種群數量,為黃河中上游、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巖溶地區等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提供優質解決方案?!闭雇磥?,楊泉信心滿滿。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王子蒿
責任編輯:杜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