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陳俗樹新風 萬盛殯葬改革催開城鄉文明花
2025-08-22 14:34:3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通訊員 劉亞蘭)“現在辦喪事,再也不用費心琢磨擺多少桌酒席、收多少份禮金,在殯儀館里辦一場簡簡單單的儀式,反倒更能體現對老人的心意?!苯?,萬盛街道松林社區居民張黎的這番話,道出了當地殯葬習俗正在發生的悄然變革。

自殯葬改革工作啟動以來,萬盛緊扣“推動殯葬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核心任務,結合“春風滿巴渝 盛城煥新顏”社會風氣提升行動,通過精準施策、多維發力,讓喪葬習俗褪去陳腐底色,文明殯葬的理念如春雨般浸潤民心。
這場變革的序幕,從深入農戶家長里短開始。“嬢嬢,您瞧這宣傳冊上的生態安葬政策,既省錢又環保,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好事哦……”叢林鎮農戶家中,殯葬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小彭的聲音溫和而堅定。他手中的宣傳冊不僅印著優惠政策,更藏著改變觀念的鑰匙。萬盛創新“集中調度+分類攻堅”模式,對接受度低的家庭開展“靶向宣傳”,最多的一戶曾迎來干部五次登門。
宣傳的畫筆,在不同鎮街勾勒出迥異卻和諧的圖景。黑山鎮、石林鎮、叢林鎮、金橋鎮,知識問答競賽正到白熱化,主持人剛念出“96000熱線的服務時間是多少”,村民李大哥就搶到話筒:“24小時!半夜有急事也能打!”;萬盛街道北一社區、東林街道魚田堡社區于鄰里議事站開展“移風易俗新風尚——文明殯葬”主題宣傳,吸引轄區居民參與其中,社區工作人員詳解節地生態安葬政策,讓文明殯葬理念在互動中扎根;南桐鎮、關壩鎮、萬東鎮,情景劇《犟老頭蔡幺爺》正掀起另一種熱潮——固執的老蔡從堅持大操大辦,到最終理解生態安葬的意義,臺下村民的掌聲里,既有對劇情的共鳴,更有觀念松動的聲響。
這背后是全媒體宣傳矩陣的強力支撐。依托“兩微一端”新媒體載體,萬盛發布政策解讀、科普知識、典型案例等1000余條,發放倡議書、主題海報、宣傳標語5000余份,真正做到家喻戶曉;幸福萬盛APP開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專欄發布71期,具象化展示改革舉措與成效。“我們的節日·清明”期間,《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微視頻廣泛傳播,10余場“清明祭英烈”活動同步推廣鮮花祭掃、絲帶寄哀思等綠色方式,帶動“文明節儉治喪、生態安葬、綠色祭掃”成為行動自覺。
多維傳播更凝聚起文明共識。創新打造的“文明萬萬”視頻號,移風易俗宣傳視頻瀏覽量超5萬人次;《尋找微光》融媒專欄,用鏡頭記錄文明瞬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文明議事角”,開展“身邊文明故事會”“陋習破除大家談”等互動宣講10余場,志愿者深入社區、鄉村解讀政策、解答疑問,讓殯葬文明理念在雙向溝通中入腦入心。
教育引領也持續提升群眾文明素養。音詩畫《春風吹拂文明花》移風易俗文藝作品,在重慶市“春風滿巴渝”移風易俗文藝節目展演中斬獲一等獎,以藝術感染力浸潤文明理念,用鮮活表達傳遞移風易俗內涵;“弘揚時代新風 移風易俗守村規”“殯葬改革 移風易俗”等主題文明實踐活動開展100余場次,同步推進好家風好家教建設,開展孝老愛親活動300余場次,以常態化實踐推動文明殯葬、移風易俗理念入腦入心,持續厚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基。
公墓里的新綠與墓碑旁的翠柏相映成趣,鮮花祭掃、絲帶寄哀思等綠色方式成為群眾自覺選擇……隨著殯葬改革深入,萬盛“厚養薄葬、生態環保、文明節儉”的新圖景愈發清晰。這場以文明為底色的變革,既破陳規陋習,又凝聚起生態環保、節儉文明的社會共識,為殯葬行業健康發展鋪就康莊大道,讓文明新風持續滋養城鄉肌理。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