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縣板溪鎮探索“13345”工作法基層治理走出新路徑
2025-08-22 15:27:3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黃歡 通訊員 梁棟博)板溪鎮位于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部,是一個典型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轄6個傳統村落和52個組,總人口2.1萬余人,既有疊石花谷4A級景區,也有市級輕工業園區。隨著外來人口增加,傳統村落治理與現代產業發展交織,基層治理難度不斷加大。近年來,當地探索推行“13345”工作法,推動治理模式由“被動應對”向“主動賦能”轉變,為民族地區鄉村治理提供了新實踐。
“火鋪黨建”激發組織活力
板溪鎮立足土家族火鋪文化,創新提出“火鋪黨建”理念。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需求相似”原則,建立32個“火鋪黨小組”,將組織生活延伸到農戶火鋪邊,每組聯系5-8戶群眾,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依托“1+N”紅色陣地網(1個中心站+N個火鋪點),黨員干部通過“定點接訪+流動走訪”收集民情,建立“三張清單”管理臺賬。2024年以來,已開展“火鋪夜話”180余場,解決群眾訴求200余件。通過“三亮三曬三評”活動,黨員在議事實踐中曬業績、比貢獻,激發了組織活力。
“三治融合”推動群眾共治
板溪鎮建立“寨佬議事會”,把議事平臺搬到村口院落,形成“群眾點單—陣地接單—黨員辦單”的服務機制,全年開展議事協商80余場次。結合儺文化推出“儺戲說法”,把法律法規、村規民約改編成劇目巡演;設立“道德積分銀行”,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評選“最美板溪人”,營造崇德向善氛圍。同時,推行“一村一警一法律顧問”,開展普法活動,群眾法治意識明顯增強。
“三鏈互聯”推進產業生態
依托“141”智治平臺,板溪鎮織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網絡,安裝智能監控設備,景區人流預警系統上線運行,線上辦事量同比增長320%。在產業上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合作社12家,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板溪鎮還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與全域旅游結合,村民通過參與景區管護,戶均年增收0.65萬元,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
“四維支撐”強化發展后勁
板溪鎮通過“三鄉人才”計劃引才育才,建立人才數據庫,開設“鄉村振興學堂”,累計培訓近600人次。文化上,修建民俗展覽館,編纂《板溪儺文化圖志》,年吸引游客15萬人次?;A設施方面,實施農村公路改建、農房改造、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等項目。資金上,通過財政、金融、社會多元投入機制,2024年整合資金1.2億元,實施項目47個,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持續動力。
“五美畫卷”繪就幸福鄉村
板溪鎮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建成污水處理站、推行垃圾分類,森林覆蓋率達68%。大力發展旅游品牌和特色農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10%。同時,修復傳統古寨、舉辦文藝活動,增強了文化自信。通過“三事分流”機制,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5%,信訪總量下降42%。養老服務站、兒童之家等設施建成投用,教育、醫療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達96.5分。
如今,板溪鎮“13345”工作法不斷釋放效能,從“火鋪黨建”到“三治融合”,從數字治理到產業賦能,一幅“環境美、業態美、人文美、治理美、生活美”的和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徐力超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