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瞭望|成渝“雙圈”,未來五年這樣干
2025-08-28 13:17:18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8月26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來渝考察,兩省市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黨政聯席會議第十一次會議。
會議分別舉行座談會和成果發布會,聽取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總結報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五五”建議實施方案,雙核聯動聯建推進情況……為奮力開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局面明晰了方向。
題定綱成,乘勢而進。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實施的第5年,5年來,川渝兩地攜手并進,推動“雙圈”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未來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激蕩出怎樣的新變化,值得期待。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是川渝兩省市必須擔負好的政治責任。5年來,重慶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四川將其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總牽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目標加速邁進,交出了一張高質量答卷。
重要經濟中心建設實現新跨越。從戰略“一盤棋”,十一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推動“雙圈”建設實現高層次協同,到政策“一體化”,聯合印發加強成渝雙核聯動行動方案等100余個政策文件,再到川渝高竹新區、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等10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加快建設……川渝兩地相向而行,不斷在西部地區集聚起強大的發展勢能,形成發展合力。
5年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不足6.3萬億元,2024年,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7萬億元;5年邁上兩個萬億級臺階,占全國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對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現新進展。加強科技創新,是培養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必由之路。5年來,兩地緊密協作,共同搭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平臺和創新載體,為川渝兩地以及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如今,川渝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24個,超瞬態實驗裝置等1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等創新平臺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
隨著新質生產力的持續涌現,兩地現代化產業也一路向上攀登。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特色消費品等4個產業集群規模突破萬億元,全球2/3的iPad、1/3的筆記本電腦和全國1/10的汽車、1/5的動力電池產自川渝。
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實現新提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一座城市的舒適度,不僅關系居民生活質量,也是城市生命力所在。近年來,兩地持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攜手共建長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態廊道,完成“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營造林超1300萬畝,長江魚類從“休養生息”到“生生不息”,長江干流川渝段水質多年保持為Ⅱ類。
如今,川渝兩省市常住人口較5年前增加43.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1%,較5年前提升4.4個百分點。雙城經濟圈宜居品質更高、宜業成色更足。
…………
謀劃,服務大局;實干,緊鑼密鼓。5年來,川渝兩地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走過了從開局起步到全面提速、再到深度融合的不平凡歷程,各個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為接下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和謀劃“十五五”發展的關鍵節點,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實施的收官之年。
當前,雙城經濟圈建設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即將迎來新一輪五年規劃期。川渝兩地還需繼續著眼未來、規劃全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乘勢而上。
服務大局,把“雙圈”發展放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謀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面向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需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錨定發展路徑,努力探索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路子。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川渝兩地應持續發揮好政策優勢、地理優勢和資源稟賦,進一步加快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長江經濟帶、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實現協同發展、聯動發展,更好擔起打造“增長極”“動力源”的重大使命。
產業引領,在新質生產力中搶占未來發展高地。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分工體系面臨系統性調整,誰能夠持續讓產業鏈向上攀登,積蓄未來產業發展優勢,誰就能贏得發展先機。
川渝兩地首先應放大現有優勢,進一步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軟件信息服務、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持續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其次,還需持續抓住“新質生產力”這個牛鼻子,共同謀劃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集群建設,大力實施“人工智能+”,為千行百業提升發展質效。
此外,還可進一步擴大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全國影響力,突出“四鏈”跨區域融合,加快構建高水平創新共同體,做強科技開放合作品牌,營造跨區域協同創新生態。
齊心協力,繼續在實干中奮進。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要想取得更大發展,川渝兩地還需持續深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平臺對接、利益共享,實現同題共答、相向發展。
比如,共同拓展向西向南開放新空間,引領帶動西部地區更好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共同提升現代化城市群發展能級,增強中心城市極核引領功能,聯合打造成渝主軸經濟走廊;共同建設川渝統一大市場,聯合推動川渝智能算力一體化,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更好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共同打造品質宜居生活服務圈,攜手建設“數字成渝”“美麗成渝”,協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讓雙城經濟圈建設紅利更多惠及兩地群眾。
五年來,一組組躍動的數據、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脈動清晰可感;未來五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激蕩出日新月異的發展新活力,廣袤的巴蜀天地正待你我馳騁。
文/周寶琴
責任編輯:陳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