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功能堆砌 重慶汽車產業駛向體驗為王
2025-09-08 06:22:49 來源: 重慶日報
重慶乃至全國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行至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當上半場的“電動化”競賽已近尾聲,以硬件配置和功能數量為核心的野蠻生長時代正悄然落幕;下半場的“智能化”角逐,則對產業提出更深刻的命題:如何從“功能堆砌”走向“體驗為王”?如何在大模型等前沿技術帶來的機遇與風險中求得平衡?如何將冰冷的技術轉化為消費者可感知、值得信賴的伙伴?
正在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多位與會行業專家給出了答案:重慶汽車產業的未來,在于構建一個以用戶價值為核心,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協同進化,并積極融入全球體系的健康生態。
智能座艙
告別無效內卷,擁抱按需付費
智能座艙曾是各大車企“秀肌肉”的主戰場。屏幕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真實體驗卻未必會隨之提升。這種“功能堆砌”正讓行業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內卷。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座艙分會主任委員郭鋼對此表示:“三年前三百個功能,兩年前三千個,到去年三萬個,實際上常用的就只有十幾二十個?!彼J為,行業必須真正去識別用戶的核心需求。未來的座艙發展,將從當前“人下達指令、車機被動響應”的CL2級,進化到能夠主動感知駕乘人員行為特征和意圖、并主動提供服務的CL3級。
“這場變革的關鍵在于商業模式的重構?!惫撁枥L了這樣一種未來:將空調、安全等“共性需求”作為車輛標配,而將滿足不同用戶偏好的“個性化需求”轉變為可訂閱、可付費購買的增值服務。
這種模式對消費者而言,是“不花冤枉錢”,可降低初始購車成本;對車企而言,則是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后期服務收入的開拓。這不僅為座艙“瘦身”,更為用戶和企業雙向“增值”,標志著行業從單純的硬件銷售轉向“硬件+服務”的長期價值運營。
AI大模型
以“端云協同”平衡創新與安全
如果說智能座艙是人車交互的“面子”,那么AI大模型就是驅動未來汽車智慧的“里子”。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教授李文博指出,大模型提供了一種真正的可能,即讓汽車從交通工具,演進為具有自學習、自進化能力的、“具有類人情感的出行伙伴”。
但他坦言,大模型的運行離不開高質量數據、強大算力和優秀算法的支撐,因此也帶來了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一系列挑戰。如何“破題”?
他給出的答案是“端云協同”的混合模式:將涉及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的基礎決策能力,放在車內的“端側大模型”上,確保核心信息不上網;同時,在“云端”部署一個參數量巨大的通用大模型,為用戶提供更高階、更強大的智能體驗和服務。
在李文博看來,這種架構設計既能讓用戶享受到AI帶來的極致便利,又守護了數據安全的底線,為當前行業在大模型落地過程中遇到的算力與成本、創新與安全之間的矛盾,提供了一種極具價值的解決方案。
智能駕駛
從技術自信到用戶信賴
雖然技術在不斷進步,但當前用戶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不了解、不信任”的痛點依然普遍存在。要搭建起“信任之橋”,透明化是第一塊基石。賽力斯智能生態平臺副總經理胡旭認為,行業需要權威的測評規程,向用戶清晰解釋“五星安全包含哪些工況,背后的測試邏輯是什么”。
此外,他還提倡邀請用戶深度參與到測試和車輛終檢環節中來,“用戶參與程度越高,他的放心程度就越高,信任度也會越高?!?/p>
這種透明化的背后,是實打實的技術驗證和算法優化。來自浙江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有限公司智能電子中心的張振興總監印證了這一點。
他表示,AI-SAP評價規程中覆蓋的34個嚴苛應用場景,特別是在“中強大雪”和城市“惡意加塞”等極端工況下的測試,能極精準地反哺算法優化。通過這些測試,團隊得以加強雷達在惡劣天氣下的感知權重,并提升算法對其他交通參與者轉向意圖的預判能力,從而極大增強了車輛的“防御性駕駛”能力。
從權威評測,到用戶參與,再到技術迭代,一條從技術自信走向用戶信賴的道路正愈發清晰。
全球化
出海不僅是賣車,更是體系化遠征
走向全球是重慶車企的必然選擇,但不同國家的技術法規壁壘、復雜的本地化適配需求,都是必須攻克的難關。
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車研)黨委書記閔照源介紹了招商車研作為“護航者”的體系化能力。他指出,招商車研正通過三大能力為車企出海保駕護航:一是構建“全球法規協同服務平臺”,提供“一國一策”合規方案,顯著縮短準入周期;二是在東南亞等地搭建“海外實地測試和適配化”團隊,幫助車輛適應當地交通環境與數據合規要求;三是打造“技術標準與認證一體化”服務體系,推動中國標準與國際互認,幫助中國企業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引領”,以標準輸出實現技術溢價。
閔照源介紹,招商車研的優勢還包括招商局在國際貿易、物流、海外園區、金融等領域的廣泛資源,最終形成“貿易倉檢融一體化”的汽車出海綜合服務方案。這表明,重慶汽車產業的出海,已不再是單打獨斗的產品出口,而是以平臺和生態為支撐的體系化“遠征”。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白麟
責任編輯:李遠山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