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巡弋 數據流決策 梁平借助低空技術推動城市治理
2025-09-10 06:19:02 來源: 重慶日報
金秋時節,梁平區安勝鎮“萬石耕春”稻田泛起層層金黃。一架無人機掠過稻田上空,很快梁平區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的高標準農田管理平臺就發出提示:“稻谷可以收割了。”
這個決定是基于大數據與低空技術共同作出的智能判斷。9月5日,梁平區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主任王小花表示,梁平正借助低空技術優勢,推動低空經濟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按照“資源摸底—規劃引領—建設實施—治理評估”的閉環邏輯,打造“規建治一體化”綜合場景,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徑。
從資源“一本賬”到決策“一盤棋”
去年12月,梁平區委召開了一場專題調研會。9個調研組圍繞城市發展、產業布局、鄉村建設、數字治理等匯報調研結果。
“先摸清家底,才能下好整盤棋?!绷浩絽^相關負責人說,全區百名干部歷時一個月,集中調研自然資源、經濟與社會資源,構建起統一的智慧城市數據體系,實現了全域資源的數據歸集、分類呈現與共享,“1892平方公里的發展要素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資源‘一本賬’?!?/p>
全域資源摸底顯示,2019年以來,全區高標準農田已建成52萬畝,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預制菜)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逐步完善,相關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今年1—7月規上產值14.3億元、同比增長6.5%;在低空經濟領域,梁平不僅擁有西南地區第一個機場,超6000平方公里空域總面積,還與集成電路產業協同發展,推動創新動能加速集聚,定向招引了一批傳感器、低空載荷等配套制造企業。
今年初,調研成果迅速落地為行動。梁平明確重點發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預制菜)、集成電路和低空經濟三大產業。
以高標準農田為例,通過物聯網、GIS和無人機技術,構建“空天地”一體感知網絡,定期巡查農田狀況,借助AI分析作物長勢和設施狀態,實現從規劃、建設到管護、評價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為產區規劃、產業布局、產權劃分與產值增收提供精準支持。
“資源要成‘一本賬’,項目更要‘一盤棋’?!痹撠撠熑吮硎荆浩竭€整合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力量,以及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建設了“一圖統管、全程可視、智能決策”的重大項目管理平臺,打通項目從謀劃儲備到投產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數據鏈??偼顿Y50億元的特種飛行器智慧工廠項目,借助該平臺實現土石方精準調配,節約資金超過2000萬元。
一次啟用“救命水”的智能決策
8月,梁平遭遇持續高溫天氣。城鄉供水智能系統突然報警:城區主力水源蓼葉水庫蓄水量只剩72萬立方米,僅能維持15天。
指揮中心立即啟動河庫聯通工程,從鹽井口水庫調水。但日調水能力只有2萬立方米,而城區日需水高達6萬立方米,缺口巨大。
“必須啟用‘救命水’!”梁平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人說,依托系統提供的備用水源數據,他們迅速啟動城區備用水庫,并通過實時監管系統對19座水廠水質進行24小時超密監控,“堅決守住水質生命線”。
同時,系統借助遍布城鄉的感知設備,精準定位管網漏損點,自動生成維修工單,大幅減少水資源浪費。
“源頭全域調度”支撐旱情應對,“廠域實時監管”保障水質安全,“龍頭末端智服”高效處置問題并反饋至規劃部門——這一系列操作,得益于梁平針對水資源匱乏區情所構建的“源頭規劃—水源調度—水廠制水—管網輸配—用戶終端”一體化管理體系。
如今旱情雖已解除,但系統預測未來數月降雨仍偏少。梁平區水利局已緊急立項,建設抗旱應急調水工程,將日調水能力從2.3萬立方米提升至6.8萬立方米,徹底打通供水“大動脈”。
“這只是梁平實現規劃引領‘一張圖’的一個縮影?!蓖跣』ǚQ,低空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比傳統城市治理模式更高效、更精準、更便捷。在交通管理方面,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和AI識別技術,可以及時發現交通事故和擁堵點,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環境監測方面,無人機可攜帶各類監測設備,對城市空氣質量、水質、土壤污染等進行全方位、高精度的監測,快速獲取大量數據信息。
目前,梁平已系統搭建特色產業、宜養宜居、平安誠信、創新創業四大目標體系,實現從規劃圖到施工圖、再到實景圖的完整閉環,為低空技術賦能城市治理搭建了資源基礎。
智慧應急體系織就韌性城市“一張網”
3月6日,縱橫股份重慶低空運營中心項目落地梁平。
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旨在打造覆蓋梁平全域的低空飛行服務網、無人機調度指揮平臺、數據處理平臺及運營服務平臺,依托梁平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構建“低空+城市治理”“低空+應急救援”“低空+巡檢巡查”等應用場景。
7月,“韌性城市·自然災害低空巡防處治一體化”子場景正式啟用。7月16日上午,4架無人機同時起飛,對預定風險區域和風險點開展第一輪巡查。
11時45分,系統發出警告:G318國道明月山段發生危巖脫落,道路中斷。指揮中心立即調度附近無人機抵近核查,兩分鐘后傳回現場視頻和圖片,確認危巖脫落導致公路全幅受阻。
“駕駛艙立即啟動‘危巖地災處置’智能預案?!表椖控撠熑私榻B,規資、應急、交通、公安等部門協同處置。無人機持續懸停跟蹤處置過程,直至當晚7時左右脫落巖體清理完畢,“事后,相關部門對該地質災害點實施工程治理,并每周調度無人機監測治理進度。”
如今,梁平依托西部低空之城資源優勢,搭建無人機智慧管控平臺,建立全地域、全場景、全要素、全天候的低空數據感知系統,構建起全域感知、動態監測、預警處置的智慧應急體系,打造“韌性城市·自然災害低空巡防處治一體化”特色場景,實現了韌性城市“一張網”。
“既打破了行業、部門壁壘,實現了信息共享,又減少了設備投入和運行成本,提升城市治理效率。”王小花說。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
責任編輯:李遠山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