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 抓發展 | 285天的“極限挑戰” 重工大南川校區正式建成投用
2025-09-12 17:15:1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董進)9月12日,中冶建工承建的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南川校區建設項目(一期)(以下簡稱“重工大南川校區項目”)正式建成投用,迎來首批新生。
重工大南川校區位于重慶市南川區西城街道景城大道8號,坐落于永隆山腳、鳳嘴江畔。項目總占地面積1100多畝,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進行建設,預計在校生規模12000人。其中一期占地790多畝,重點包括教學大樓、學生宿舍、圖書館、運動場、食堂、地下車庫等。
面對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需精裝修交付的龐大工程,常規工期需1年以上,但中冶建工團隊卻僅用285天便完成這項任務。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開工后,迅速完成人員就位、設備進場、場地平整等前期準備工作,以工期策劃為抓手,針對里程碑節點采取“作戰圖”上墻的方式進行“打卡”;通過科學調整作業時長,采用晝夜施工、多班組交叉作業等方式在關鍵環節實行“三班倒”,加班加點搶進度。
“我們實現了14天完成4500平方米民工生活區板房搭建,7天完成辦公區搭建達到辦公條件,3個月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4個月項目裝飾裝修完成,9個月項目竣工?!痹撠撠熑烁嬖V記者,項目建設高峰期現場作業人員近1800人、設備近560臺。
在此過程中,項目團隊積極運用BIM等人工智能技術,推進項目建設。比如針對地下管線繁雜、永臨道路實施等問題,項目團隊與設計院深化對接,應用BIM技術模擬施工全流程,通過設計優化、施工措施優化等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質量風險、提高工程品質。
針對異型結構和多曲線多曲率內外裝飾施工復雜等難題,項目通過BIM技術策劃和分析,對異形結構地面和樓梯間等部位的裝飾做法進行建模分析,在保證整體效果美觀的同時,實現了異形結構施工和裝飾方法的新突破,降低材料損耗量。
項目還構建以輕筑云平臺為核心的智慧工地生態,實現施工全周期的可視化、數據化、精準化管理,全場地延時攝像與360度全景實時監測織就立體監控網絡,結合網格化安全責任分區管理,塔機防碰撞系統等智能應用實現設備運行風險自動預警與防控,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同時,項目全面推行質量目標責任制,在施工全過程中堅持強制性做法和樣板交底,堅持創優細部做法培訓,嚴格落實“三檢制”和旁站制度,嚴格過程實測實量管理以及工序交接管理,確保工程質量一次成優。
隨著重工大南川校區的建成投用,標志著南川區高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該校園全部建成后將為超過一萬兩千名師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與生活環境,有力提升學校硬件實力、知名度和招生吸引力。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