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共溯文明載體 點亮閱讀之光
2025-09-16 15:44:1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李岳峰)9月15日,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學雅社區活動中心內書香滿溢,為期半天的第12期讀書會《圖書館》圓滿落下帷幕。本次活動以“探索圖書館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歷程”為主題,雖參與人數有限,但到場的社區居民均為讀書會固定群體成員,大家圍坐一堂,共同穿越時空,追溯這一人類文明重要載體的演變軌跡,在交流與分享中感受知識傳承的力量,氛圍溫馨而專注。
回溯歷史:從泥板書到數字空間的文明跨越
活動現場,主持人以生動的開場白開啟了本次“圖書館之旅”,通過“時間軸+案例講解+實物影像”的形式,帶領固定群體的居民們一步步走進圖書館的發展史。在“印刷術發明前的圖書館”環節,當展示安陽殷墟甲骨窖穴出土的15萬片甲骨、大英博物館珍藏的兩萬塊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泥板書時,居民們湊近屏幕觀看圖片,不時輕聲交流,驚嘆于早期人類對知識保存的智慧;講解我國西周“故府”“盟府”、漢代石渠閣等皇家藏書機構時,大家更是結合過往讀書會積累的文化認知,對本土文化遺產的厚重感生出更強共鳴。
“書籍制作的發展歷程”環節則像一場專屬“材料進化秀”,從美索不達米亞的泥板書《吉爾伽美什史詩》、古埃及10多米長的紙莎草書卷《阿尼的亡靈書》,到中國古代的簡牘帛書,再到希臘人手抄本引發的“冊子書籍革命”,講解人員結合實物復制品(簡牘模型、羊皮紙樣本)的展示,讓居民們直觀感受到書籍材料從“笨重”到“輕便”、內容承載從“有限”到“豐富”的轉變。有老成員感慨:“咱們這群人跟著讀書會一路學習,每次都能從這些細節里挖到新東西,原來一本書的演變,藏著這么多文明進步的密碼!”
隨后,從文藝復興時期打破知識壟斷的圣·馬可圖書館,到為學術研究保駕護航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前身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從巴洛克風格圖書館華麗雕刻中透出的對知識的尊崇,到啟蒙運動時期圖書館在傳統與變革中的掙扎與突破;從會員制圖書館的專屬服務,到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京師圖書館)守護國家文化遺產的使命……每個歷史階段的講解都配有精心制作的PPT和短視頻,如播放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師修復善本的片段時,居民們不約而同地為“讓古籍活起來”的工匠精神鼓掌,這份默契正是固定群體長期同行積累的獨特氛圍。
總結過往,期許未來:讓固定社群的書香持續傳遞
本次讀書會雖參與人數不多,但固定群體成員的深度參與讓活動更具價值——大家熟悉彼此的交流節奏,能快速接住講解中的文化知識點,討論時也更能聚焦核心、碰撞出細膩的思考?;仡櫿麍龌顒?,從歷史細節的挖掘到文明脈絡的梳理,不僅讓成員們進一步豐富了對圖書館文化的認知,更強化了彼此間以書會友的聯結,讓小而精的讀書會成為社區文化生活中溫暖的“小據點”。
社區居委會與讀書會組織者也特別感謝固定群體成員的持續支持,正是大家的堅守與熱愛,讓讀書會能在細水長流中不斷傳遞書香。未來,我們將繼續圍繞“文化深耕”方向策劃主題,結合大家過往反饋的興趣點,推出更貼合固定群體需求的內容,比如增加“古籍小課堂”“讀書心得深度分享會”等特色環節,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在這個專屬社群里,持續收獲知識、感受陪伴,也期待更多社區居民能被這份專注的書香吸引,加入到我們的讀書隊伍中,讓學雅社區的閱讀氛圍愈發濃厚。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