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布《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術語》地方標準 陸上貿易規則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2025-09-16 21:13:2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曹妤)日前,重慶市地方標準批準發布公告(第八十九號)正式批準《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術語》(DB50/T 1873—2025)發布,該標準于9月15日起正式實施。這一標準的出臺,標志著重慶市在陸海新通道建設陸上貿易規則創新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跨境公路貿易發展提供了科學、規范的規則指引。
據了解,《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術語》地方標準緊密對標國際商會Incoterms?,創新性地提出了覆蓋陸海新通道跨境貿易運輸全過程的5組21個附加貿易術語(TAOBH系列)。該標準明確界定了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國際貿易的基礎術語及其定義,適用于陸海新通道國際貿易合同中跨境公路運輸相關條款應用、信息化建設與國際合作,將有效解決當前跨境公路貿易領域的諸多痛點問題。
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實踐中,貿易術語使用不當、合同運輸條款復雜、貨物交接責任風險模糊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從業者。目前,部分企業在跨境公路貿易合同中仍沿用CIF、CFR、FOB等僅適用于水路運輸的貿易術語,一旦發生貿易糾紛,這些術語對應的規則基本無效,企業將面臨極大的物財兩空法律風險。而隨著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需求的高速增長,復雜的貿易合同運輸條款起草工作也讓企業倍感苦惱,貨物交接過程中責任風險界定不清的問題更是影響貿易效率與安全。
此次發布的TAOBH系列術語,為破解這些行業痛點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該系列術語可作為附加術語,與EXW、FCA、CPT、CIP、DPU、DAP、DDP這7個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的國際貿易術語搭配使用,全流程覆蓋跨境公路貿易相關的責任與風險點,讓跨境公路貿易合同更簡單、完善、放心。其中,H組(貨物交接類)術語更是給出了跨境公路貿易貨物交接的詳細技術規范,包括貨物交接時對車輛、貨物的安全措施要求,以及證明車輛、貨物處于安全狀態的取證留證技術規則,助力跨境公路貿易貨物交接更安全、規范、高效。
TAOBH系列術語具體涵蓋五大類別,分別從運輸方式、運作線路、運作模式、交貨地點、貨物交接五個維度,為跨境公路貿易提供全面指引:
——T組(運輸方式類):定義了5種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運輸工具對應的術語,包括集裝箱拖掛運輸(TBC)、倉柵式貨車運輸(TBF)、廂式冷藏車運輸(TBR)、普通車輛運輸(TBO)、其他車輛運輸(TBS),明確不同運輸工具的術語規范。
——A組(運作線路類):確定了3種跨境公路運輸線路的對應術語,即鄰國協定線路(ARN)、區域協定線路(ARR)、行業常規線路(ART),為運輸線路選擇提供清晰術語參考。
——O組(運作模式類):規范了6種跨境公路運輸模式的術語,包含一車到底(OTD)、一箱到底(OCT)、一拼到底(OCM)、一掛到底(OTT)、滾裝到底(OCR)、接駁過貨(OCU),讓運輸模式表述更精準統一。
——B組(交貨地點類):界定了3個跨境公路貿易貨物交接地點的對應術語,分別是邊境國內貨場(BDY)、邊境鄰國貨場(BNY)、邊境保稅區內(BBY),明確貨物交接地點的術語定義。
——H組(貨物交接類):明確了4種跨境公路貿易貨物交接方式的術語,有車貨靜態交接(HAS)、卸妥靜態交接(HUS)、鉛封完好交接(HSI)、完整包裝交接(HPI),為貨物交接環節提供規范術語依據。
業內人士表示,《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術語》地方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降本增效,有效規避陸上貿易風險,減少陸上貿易糾紛,對提升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貿易的規范化、國際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邁向更高水平注入新動力。
責任編輯:邵煜晟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