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協同發展數字農業
2025-09-18 06:20:31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當下,以數字化賦能現代農業,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于提升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深度融合,農業數字化進程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農業生產信息化率接近30%,現代設施農業種植面積達4000萬畝。截至今年1月,農業農村部累計支持建設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分中心34個,智慧農業創新應用項目116項。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政策層面,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十四五”數字農業建設規劃》等文件,作出“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等部署安排,明確“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加強數字生產能力建設”等重點任務,為“數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不過,當前農業數字化轉型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A設施尚不完善,技術與產業融合深度不足,高素質人才缺乏等問題,導致部分數字農業產業投入高、周期長、轉化率低,高端科技成果供給與應用不足。對此,還需產業政策、企業主體與消費者三方協同發力,系統破解。
發揮產業政策導向作用,以政策資源保障現代農業發展。統籌運用以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貸款、農業保險等為主要工具的農業產業政策體系,支持前期數字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縮短項目化產業落地周期。適度調整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政策,突出向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傾斜,發揮好農業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推動形成以智慧農業為主攻方向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夯實現代農業關鍵技術研發與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技術創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農業科技創新協同體系,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在現代農業關鍵技術領域的聯合攻關,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強化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等全鏈條數字化改造,拓寬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構建全方位信息服務網絡,形成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鏈條數字化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發揮消費者助農作用,以提振消費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打造農業數字化平臺,強化物聯網技術對消費者與農業生產之間的締結作用,錨定綠色、健康、有機的消費需求,探索云認養、云監督等現代農業運營模式,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消費指向與反饋,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鏈數字化轉型與升級,增強數字化賦能現代農業長效性。依托“互聯網+”推進農業經營網絡化,借助電子商務物流體系,打通消費者線上線下消費渠道,開拓智慧農業市場,促進智慧農業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 琳 張子儀)
責任編輯:杜雅雯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