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核心痛點 重慶首個承壓設備AI檢測標準正式發布
2025-09-18 12:12:4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董進)近年來,AI驅動的承壓設備射線檢測缺陷自動識別系統,憑借高效、穩定的優勢,逐漸成為人工評片的重要補充,但行業長期面臨“無統一評價標準”的困境——不同系統的識別精度、可靠性缺乏客觀衡量依據,缺陷判定邏輯混亂,部分系統因漏檢高危缺陷埋下安全風險。
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牽頭,聯合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重慶大學、理工特智科技(重慶)有限公司、重慶三峰卡萬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等10余家科研機構與龍頭企業共同起草的重慶市地方標準《承壓設備射線檢測缺陷自動識別系統評價方法》正式發布。
據介紹,作為重慶首個針對承壓設備射線檢測AI識別系統的專項評價標準,標準出臺標志著行業從 “AI技術零散應用”向“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的關鍵跨越,為AI檢測技術的安全落地提供了核心依據。
承壓設備是工業生產與民生保障的“生命線”,其焊接接頭的缺陷檢測,如裂紋、未熔合、未焊透等,直接關系到設備安全運行。近年來,AI缺陷自動識別系統因效率高、重復性好,逐漸替代部分人工評片,但行業長期面臨“無標可依”的困境。
隨著該標準出臺,將有效填補“無標可依”的空白,為AI檢測系統建立“統一考卷”,讓技術應用有章可循、安全可控。
據了解,該標準的核心價值,在于建立了科學、可落地的評價體系,關鍵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嚴抓“人+數據”雙基礎人員資質;其次,是明確“4類偏差+多維度指標”;第三,是系統分級+風險預警,兼顧實用與安全。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電弧認知制造技術研究所學術顧問、標準起草人之一、理工特智科技公司董事長于興華表示,對企業而言,標準就是“選型指南”,不用再憑廠商宣傳判斷系統好壞,對照標準即可找到適配的AI檢測工具,降低試錯成本;對檢測機構而言,標準就是“作業規范”,系統評價流程、記錄模板(附錄A 提供現成表格)一目了然,提升檢測效率與公信力;對行業而言,標準就是“升級引擎”,以標準倒逼AI技術迭代,推動更多高可靠性、高準確性的系統落地,減少因人工評片疲勞導致的漏檢風險,守護承壓設備安全底線。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