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川渝,何以成團?
2025-09-27 09:10:36 來源: 四川新聞網
20個“2025川渝不夜地標”,20個“2025川渝夜經濟新業態示范案例”,9月25日晚,“購在中國·四川站”暨第四屆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啟動活動上發布的這兩個榜單,串珠成鏈,正勾勒出一幅升騰著煙火氣、釋放著消費力的不夜川渝新版圖。


時間回到今年3月,在四川省委網信辦、四川省商務廳、重慶市委網信辦、重慶市商務委的指導下,四川新聞網攜手重慶華龍網,共同舉辦了2025年首屆川渝城市夜經濟嘉年華。在這場嘉年華里,兩家單位舉行了“2025川渝夜經濟短視頻大賽”,讓鏡頭捕捉雙城夜韻;并攜手開展“不夜川渝夜經濟調研行”,歷時半年用腳步丈量川渝40余座城市夜經濟地圖,用鏡頭記錄街巷煙火。活動期間,線下線上雙向奔赴,200余個夜地標與創新案例爭相申報,800余條投稿短視頻以光影講述夜經濟故事,兩場活動在互聯網社交平臺上吸引了4.3億次閱讀量,增強了夜經濟傳播力。
從“流量曝光”到“特色IP塑造”,這兩份榜單,從小處看,是川渝夜生活的“打卡指南”,增強了夜經濟的辨識度;于大處觀,更是觀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協同、產業創新、消費活力的一扇窗口。
川渝共繁榮:
基礎完善、政策精準 新地標、新業態涌現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大力發展夜經濟,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動力。來自商務部《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占比更是超過全天的50%。
風頭正盛的夜經濟,早已突破傳統“夜市”的概念,發展成了一種涵蓋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多種業態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次,川渝主流媒體組成了“不夜川渝·活力中國”媒體采訪團,聯動政企社,隨“風”潛入夜,逛夜市、吃夜宵、去夜游……對話管理者、經營者與消費者,實探川渝地區城市經濟便利度和活躍度。
“文旅+”賦能,夜晚成為沉浸式劇場。成都夜游錦江將城市水系治理成果轉化為可感的文旅產品,通過燈光造景、主題游船等方式,讓游客在槳聲燈影中體驗成都千年煙火氣。重慶彭水蚩尤九黎城以苗族文化為核心,通過夜間實景演藝、非遺工坊等,將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極具吸引力的沉浸式消費場景。

“場景+”創新,盤活獨特資源稟賦。成都市郫都區“拍在成都”實景片場,創新性地將影視拍攝基地與夜間娛樂結合,推出“片場+劇本殺+主題活動”,延長了產業價值鏈。重慶市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在保留老重慶街巷肌理的同時,引入文創、精品民宿等,讓歷史街區煥發新活力。而地下之城·防空洞老火鍋更是典型,它巧妙利用獨特的防空洞資源,將抗戰文化、三線建設精神與地道的重慶火鍋體驗相結合,創造了不可復制的消費辨識度。

在西南財經大學消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葉胥看來,川渝地區老百姓崇尚舒適安逸的生活,一直以來,傳統夜間經濟活動繁榮。近年來,川渝地區夜間經濟相關消費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如夜間燈光、夜間巴士、地鐵輕軌延長服務等,都為夜經濟的繁榮添了一把火。此外,川渝地區政府部門精準發力,夜間經濟場景推陳出新,例如夜游錦江、博物館夜間開發、夜擺集市等,“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節、夜宿”六大主題場景在川渝地區扎根生長,蓬勃發展?!耙虼?,我們能看到,一批富有煙火氣、新體驗的不夜地標亮相了,‘兩江游’、‘街巷游’等夜間經濟名片也被擦亮了?!?/p>
雙城共執尺:
協同打造川渝“夜經濟”IP
3月至8月舉行的“2025川渝夜經濟短視頻大賽”,吸引眾多普通網友、內容創作者等,挖掘夜間消費的新故事、新活力,展現川渝夜經濟的煙火氣與創新力,讓夜經濟的大流量變為促消費的“高留量”。
而在“川渝20大不夜地標”“川渝20大夜經濟新業態示范案例”綜合評議中,由川渝兩地商貿領域專業人士、消費領域專家學者、主流媒體單位負責人組成的評審團,充分考量了申報單位/項目的創新性、可持續性、消費拉動力、影響力、文化表達、示范價值、消費者滿意度等核心維度,確保上榜案例的含金量。
最終從200余個地標與案例申報中脫穎而出的20個“2025川渝不夜地標”,20個“2025川渝夜經濟新業態示范案例”,樹立了川渝“夜經濟”IP。評審專家表示,此次評選帶動夜間消費市場擴容升級,建立跨省域評選標準體系,為全國區域消費協同提供范式。
在由商務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購在中國·四川站”暨第四屆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上,2025川渝20個不夜地標和20個夜經濟新業態示范案例正式發布。讓川渝夜經濟更多地“被看見”,更推動其從“單點熱鬧”走向“系統繁榮”,既服務于當下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更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雙城協同”合奏曲再添夜經濟的強音!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許雨珂 陳淋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