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莎姐”:我們辦的不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
2025-09-28 06:48:54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重慶,說起莎姐這個名字,會有很多的回答,有人說,“我上學時上過莎姐的課,我的孩子現在也上過莎姐的課?!?/p>
莎姐是誰?這跨越兩代人的“課堂”,又藏著怎樣的故事?

中央宣傳部日前授予重慶檢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團隊代表“時代楷模”等稱號,團隊代表梅玫、龔珊、唐煥然等7名同志。
聚光燈下的“莎姐”,并非一人,而是一個團隊的代號。2024年,這支默默耕耘了近20年的隊伍,以群像的方式走到了臺前,而故事的起點,就來自這群有責任感的檢察官們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討論。

重慶檢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團隊 梅玫:我們當中有個叫王莎的,我們平時叫莎姐,像我就梅姐不好聽,還有黃婷婷,婷姐不好聽,其實還也有男干警的,就更不可能叫姐了,什么哥聽起來也不好聽,最后我們覺得轉了一圈回來還有什么娟兒燕兒,還都覺得都不行,就莎姐最好。后來一查辭海,莎(sh?。┯肿x莎(suō),作為植物它就是香附子,它的根就可以入藥治病救人。而且莎(suō)草其實是長在沼澤地里的,它的生命力很頑強。

2004年的梅玫,剛剛大學畢業來到檢察院工作,一次在法庭之上,一個15歲少年的發問,讓她終生難忘:“當我父母離開,沒人管我的時候,你們在哪里?當我被人欺負,無處求助的時候,你們又在哪里?現在我犯罪了,你們全都來了,來審判我!”。

重慶檢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團隊 梅玫:孩子的一些質問,就是你前期你們在哪?然后現在你們都來審判我了,或者是我不知道是犯罪,如果我知道我不會去干的,庭審上的孩子的這樣的陳述是很多的。

“你們在哪里”的質問,讓梅玫意識到,如果“一訴了之”或者“一放了之”,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問題就無法獲得真正的解決。如何才能“向前一步”,從“亡羊補牢”走向“防患未然”?于是,梅玫和她的6位同事,創立了重慶市首個“莎姐”青少年維權崗,他們開通了“青春法律咨詢熱線”,設立了“莎姐談心室”,并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校園。

梅玫:我們去上防性侵課的時候,老師們就開玩笑,最喜歡你們來講這課,說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給孩子講。比如說我們就舉例說哪些是隱私部位,那么就會告訴他們我們穿著泳裝的部位,男孩女孩都是,只要是泳裝遮住的地方就是隱私部位,然后老師們就覺得你們形容太好了。

從事未檢工作的檢察官們常說,“我們辦的不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但是,一端是“懲治”,一端是“保護”,如何做,在現實中,則是時常會讓人感到痛苦的選擇。

“莎姐”孫文靜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兩難: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因偷盜摩托車再次被捕。他曾因未成年而獲得附條件不起訴的機會,這次,依照法律,很可能面臨兩罪并罰的嚴厲后果。然而,孫文靜沒有簡單地一訴了之,而是深入家訪,探尋少年犯罪行為背后的真實原因,最終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為原則,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并組建了針對這名少年的幫教團隊。

就是這個曾經偷摩托車的少年,在2022年重慶山火來襲時,騎上摩托車,加入了那支自發為撲火英雄送水送物資的“摩托車騎士”隊伍,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了檢察官的信任與期待。

重慶檢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團隊 孫文靜:其實我們知道這個消息是看到社工的朋友圈,社工偶然發的一個朋友圈,然后我們知道都特別開心,之前是盜竊摩托車的一幫小子,然后現在變成了騎摩托車救火的小子,感覺這個身份轉變很有意思。

那些浴火重生的希望,都促使“莎姐”們意識到,單一的司法力量終究有限。一個更周密、更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必須建立起來。“莎姐”的隊伍,從最初的7人,發展到如今覆蓋重慶三級檢察院的400余名檢察官和1800多名來自教師、社工、心理咨詢師等領域的社會志愿者。隊伍在壯大,稱謂也變得更加包容。

重慶檢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團隊 唐煥然:開始的時候別人介紹這就是莎姐檢察官,我們很多檢察官在那有男的有女的,很多孩子家長就說為什么會有男的叫莎姐,我們還會進行一個解釋?,F在我覺得說你也可以叫我莎哥,也可以叫我莎姐。其實我們莎哥莎姐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我們親近,你認可我們,你信任我們,你可以叫我哥哥,也可以叫我叔叔,也可以叫我檢察官。只要不會對我們這身衣服產生抵觸感,而是看到我們這身衣服以后,你會感覺一種親近感,我覺得就夠了。

從一個人的努力,到一個團隊的堅守,再到一個社會網絡的協同?!吧恪眰兲剿鞒龅淖罹叽硇缘闹贫葎撔拢褪窃谥貞c落地的“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在這里,未成年保護,被前置到了司法追責之前。

在梅玫和眾多莎姐的實踐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早已超越單純的刑事辦理。它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司法,而是專業化守護的藝術。通過機制創新和常態協作,他們阻擋著家庭、環境與心理隱患引發的悲劇。探索永不止步,因為每一位“莎姐”,都在為孩子們的明天筑墻。
龔珊,推動建立全國首個省級檢警醫“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相關經驗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推廣。

吳波,推動專門醫療機構為未成年人清洗文身減免相關費用。所辦案件獲評“重慶市檢察機關司法為民十大精品案例”。

李非白,創設檢察官和監護人共管賬戶,防范百萬賠償款被侵占。

王莉,探索建立川渝首個“跨區域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她參與研發的“家庭成長風險防控一件事”數字模型。

在莎姐檢察官和她更多的同事從事這項與愛有關的公益活動幾年之后,轄區未成年人犯罪的數字就在不斷下降。隨著這支隊伍越來越大,做的事兒越來越多,受益的未成年人大比例增長,多一分關愛,少幾分犯罪,他們挽救的不只是未成年人,而是更多人的一生。

責任編輯:鄧旻璐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