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營經濟發展難題,出臺更細更實舉措——平等保護強信心穩預期
2025-09-28 06:30:50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指導意見》,提出具體舉措,以法治之力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難題。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各項配套制度政策陸續出臺,舉措更細更實。專家表示,這些舉措將全方位、立體式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釋放更多可預期的政策信號。
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民營經濟促進法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首次在國家層面系統確認了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權利邊界與政府職責。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東看來,“最高法出臺的指導意見以25條舉措把這種制度確認轉化為可感可用的司法供給”。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周倫軍提出,此次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目的就是要打通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針對“新官不理舊賬”、涉企案件久拖不決、趨利性執法司法等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予以明確回應。
指導意見將法律原則細化為可操作的司法規則,明確加強涉民營企業的征收、征用財產等行政案件審理;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案件明確“快立、快保、快審、快執”,要求堅決糾治對涉民營經濟案件擴張管轄、人為制造異地管轄行為。
結合法律實務,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楠認為,從企業外部看,指導意見明確依法規制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提高企業競爭力;從企業內部看,指導意見提出懲治企業腐敗、有力遏制串通投標等犯罪行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多措并舉助“解憂”
聚焦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難題,指導意見提供明確司法導向,給予有力支持。
周倫軍表示,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指導意見要求依法確認非典型擔保的法律效力,依法規范金融機構單方面增加發放貸款條件等行為,規制“高利貸”“砍頭息”等非法職業放貸和轉貸等違法行為。
針對失信懲戒影響經營主體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問題,指導意見明確嚴格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準確區分“失信”與“失能”,進一步暢通信用修復渠道。
楊東分析,在競爭秩序維度,圍繞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與商業秘密保護等重點領域,最高法加密司法供給,推動各種所有制平等競爭的規則在審判實踐中落地。
對于民營經濟組織股東之間的爭議,指導意見明確,通過依法行使釋明權,積極引導通過股權轉讓、股權回購等途徑實質性化解經營僵局,防止內部治理失序阻滯企業生產經營。
“在經營中,股東之間難免會產生爭議。如果爭議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重大損失。”王楠認為,該規定對化解經營僵局提出了具體措施,更好維護股東與公司之間財產獨立、責任分離,切實維護中小股東權益。
提升司法可預期性
透過此次指導意見,最高法釋放嚴格公正、善意文明的司法信號,并進一步強化相關司法舉措。未來政策執行落實中,將對企業產生怎樣影響?
對此,楊東認為,隨著強化對產權與人格權益的司法保護,并輔以監督機制的常態化運行,將提升司法可預期性,增強經營主體的投資意愿與創新動力,讓民營企業敢投、敢干、敢創新。
“隨著融資規則明確、擔保制度效力穩定以及信用修復渠道暢通,企業在資金獲取與爭議解決環節的綜合交易成本有望下降?!睏顤|表示,反不正當競爭與反壟斷的精準司法適用,與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持續補強相結合,將進一步拓展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制度空間,營造更具包容性與競爭性的市場環境。
楊東同時建議,加快完善適用于中小微企業的數據權益保護條例、平臺經濟反壟斷細則等配套制度。同時,強化司法機關的合規指導與風險預警功能,引導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增強法律意識,防范潛在風險。
“下一步,最高法將持續做好指導意見的落實工作,全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敝軅愜姳硎?,最高法將通過“法答網”“案例庫”等加強案例供給,持續提供清晰、穩定、可預期的行為規則,傳遞司法導向。(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
責任編輯:陶龍鑫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