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橋吹打”父女守夜月:七百年嗩吶聲吹暖中秋鄉村
2025-09-29 17:28:0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李佳妮 通訊員 張經鑫)月圓人情暖,樂鳴心意長。9月28日中秋佳節前夕,在萬盛經開區叢林鎮綠水村舉辦的“文明中國·人人有禮”暨“我和好人過中秋”好人事跡分享活動現場,一對“重慶好人”父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橋吹打”馬風派第六代和第七代傳承人張登洋與張秋霞,用他們近半個世紀的堅守與創新,為村民與師生講述了一段關于熱愛與傳承的動人故事。

活動在充滿詩意的《詩賦中秋》節目中開啟,但最打動人心的,是好人故事的暖心分享。作為“金橋吹打”馬風派第六代傳承人,張登洋用樸實的話語,將大家的思緒帶回到了他14歲初學嗩吶的歲月。“那時候,每天要打火把走幾小時山路去學。雖然辛苦,但我發自內心地熱愛這門藝術?!泵鎸Ξ斈耆ゴ蟪鞘邪l展的諸多機遇,他選擇了堅守,“靠手藝生活更踏實,一吹嗩吶,什么煩惱都沒了?!?/p>
然而,傳承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張登洋坦言,由于前期收入不穩定,傳承人一度越來越少。轉機來自于堅守中的主動求變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在鎮里資金的支持下成立藝術團,并堅定地推動非遺“進校園”,讓古老的吹打樂在年輕一代中扎下根。
父親的堅守,感染并熏陶著下一代。女兒張秋霞,作為“金橋吹打”馬風派第七代傳承人,接過了這份沉甸甸的使命。她在分享中堅定地表示,為了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她在大學毅然選擇了音樂表演中的嗩吶專業?!艾F在團隊年輕人比較少,我們必須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她將傳統曲牌翻譯成簡譜,融入現代音樂元素,甚至用情景劇的新方式演繹這門擁有七八百年歷史的藝術,讓老技藝煥發出新生命。
從最初的門可羅雀到如今組建起穩定的傳承梯隊,從面臨失傳到堅持走進校園培養新生力量,張登洋父女用47年的接續奮斗,詮釋了“好人”不僅是助人為樂,更是對文化根脈的守護與傳承。他們的故事,如同中秋的月光,照亮了鄉村的夜空,也照進了現場每一位聽眾的心里。
這對父女的故事,是對“好人精神”的生動詮釋——他們以匠心守護文明根脈,用堅守傳遞鄉土深情?,F場,叢林學校學生胡珊淇動情地說,“原來好人就在身邊,他們教會我們堅守與傳承。”
本次活動由萬盛經開區黨工委宣傳部主辦,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朗誦協會等多部門承辦,以“中秋溫情”為媒,讓好人事跡如月光般照亮鄉村角落,為鄉村文明建設注入動人力量。
責任編輯:徐力超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